关于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2月   作者:刘兰
[导读] 整本书阅读策略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要立足阅读专题教学,大胆实践积极创新,总结整本书阅读与语文素养有机融合的方法。学生也要积极配合,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多读、多看、多思考,撰写读书心得,从而全方位提升自身的阅读成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持续关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与策略探究”重要课题,以期提升每一位学生的阅读素养。

刘兰    四川省南江县文庙小学   四川  巴中  635600
【摘要】整本书阅读策略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要立足阅读专题教学,大胆实践积极创新,总结整本书阅读与语文素养有机融合的方法。学生也要积极配合,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多读、多看、多思考,撰写读书心得,从而全方位提升自身的阅读成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持续关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与策略探究”重要课题,以期提升每一位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培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ISSN1672-1128 (2021)02-038-01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整本书阅读教学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整本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关于整本书教学方面的研究探索相对较少,这给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和方法,解决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1引导学生从“主问题”中理解内容
        每个学生阅读整本书之后对书中的内容都有不一样的理解,针对每一个学生,整本书教学侧重点也不一样。基于此,教师要提炼出书中作者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将之设计为主问题,让学生透过语言现象理解语言本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带着“主问题”利用互联网检索相关书籍的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建立这个结构框架的。这就要求学生从作品的细节入手去品味与思考,从而真正理解作品的意义。
        2设疑激趣,让学生对整本书阅读产生心理期待
        只有对阅读充满兴趣,学生才愿意主动去阅读,这一客观规律早已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同理,在整本书的阅读中,激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让学生对整本书阅读产生心理期待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高效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基础。
        笔者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就会注重设疑激趣,让学生对整本书阅读产生心理期待,从而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例如,针对《海底两万里》这一经典作品,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如下一番疑问导入:阿罗纳克斯教授和捕鲸手一行人意外发现了一艘不为世人所知的人造潜艇——"鹦鹉螺号",之后他们又遇到了神秘的尼摩艇长,他们一起在海底的森林里打猎,一起在海底与各种凶猛的动物们格斗,一起发现沉在海底的宝藏,一起被困在南极冰盖之底在海底两万里的惊险路程中,他们发生了太多太多有趣的事情,有兴趣的同学尽快拿起这本书,一起跟随着水中的主人公畅快地遨游在神秘奇幻的海底世界里吧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情节曲折的科幻故事格外感兴趣,因此,上述一番简单的情节铺叙,充分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大家都想看看神秘的海底世界里有什么,阿罗纳克斯教授一行人又遇到了哪些惊险、刺激的事情。也正因如此,学生无须被外界督促着去读,而是内心早已产生心理期待,会认真阅读,一探究竟。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设置疑问,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与热情,从而促使他们主动阅读、高效阅读。



        3结合具体书目明确整体理解运用内容
        整本书内容十分丰富,需要结合不同的数目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针对文学类书目,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整本书的内容的理解,可以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认真思考。以《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这一内容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的问题:吴用设计的下药时机是什么?为什么不直接在酒里下药?万一杨志队伍中有人没有喝酒怎么办?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边阅读边思考,并且会更加关注书中的细节内容,使学生加深阅读理解,更好的掌握文本内容。而针对非文学类数目的教学,则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非文学类数目通常都以陈述客观事实为主,其具有说理性与科学性等方面的特点,因此教师要结合这些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以《昆虫记》中的泥水匠蜂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泥水匠蜂的相关信息,并通过图表的形式体现出来。还可以要求学生注重作者写作的语言风格,以便为自己的写作提供素材。针对非文学类书目的教学,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昆虫记》整本书的认识和理解。
        4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记录习惯
        在小学阅读训练中,老师需要明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但是,在以往的阅读中,学生只是浅层阅读,没有深刻理解书中想要表达的意义。因此,老师要充当引导者,让学生养成在阅读中随时记录的好习惯。阅读整本书的内容比较多,阅读的周期也比较长,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记录阅读笔记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老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文段后写下自己的感悟与理解,逐渐提高对书籍的理解。六年级学生已能适应阅读整本书这样的模式。因此,在阅读中产生心灵触动的时候,老师就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促进他们表达能力的提升,让阅读的效率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得到充分提高。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的是主人公保尔艰苦奋斗的精神。人最宝贵的就是自己仅有一次的生命,老师可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从中感受生命的重要性。学生在阅读时应注重记录,在阅读到经典部分时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走近人物,提高阅读效率和自己的思维能力。
        5重视笔记的作用
        在阅读中,一直都是读写不分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督促学生进行知识积累,记笔记就是很好的方法。每一本书都有它的精彩之处,每一个人对每一本书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当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觉得精彩的部分摘抄下来,或者在对某个词某句话有自己的理解时,将它们抄写下来进行深入解读。在进行一遍遍解读的同时可以加深理解,对学生提高阅读和理解的能力有积极作用。
        6构建整本书阅读评价体系
        整本书阅读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为学生以后的阅读明确方向。该阅读评价体系的建立需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按照不同书籍类型确定恰当的评价方式,以发挥出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整本书阅读完成后,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的行为和成绩,并就阅读内容与学生进行探讨,这对个性化阅读方式的养成非常有利,同时还可对相关知识进行延伸。教师可适当创新评价方式,增加阅读评价的灵活性,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读书笔记,完成整本书阅读后利用手抄报展示阅读成果等。
        结束语
        小学生的自制力、理解力都还没发育成熟,教师不能简单地提供阅读书目就不管其他了,还要构建起规范化、系统性的课程内容,在其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实施科学指导。
参考文献
[1]刘金兰.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探究[J].亚太教育,2019(12):116-117.
[2]王成国.小学整本书阅读策略[J].林区教学,2019(12):7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