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2月   作者:刘伟
[导读] 高中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阶段,德育教育是高中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强化精神文明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的高中德育工作实施效果不佳,依然需要我们能够集中分析在高中教育阶段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作出如下内容研究。

刘伟    四川省南部中学  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高中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阶段,德育教育是高中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强化精神文明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的高中德育工作实施效果不佳,依然需要我们能够集中分析在高中教育阶段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作出如下内容研究。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途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ISSN1672-1128 (2021)02-033-01

        基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高中生面临的巨大的学习压力,高中生容易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这样的问题对高中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很大阻碍,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因此,在高中教育阶段,我们需要重视起德育工作,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理论结合实践,将高中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德育工作注重紧密结合高中生的实际生活
        德育工作针对的主要对象就是高中生,因此为提升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我们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切实结合高中生实际生活经验,将德育渗透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德育工作一定要针对性地满足高中生的内心诉求,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并且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将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将思想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不断约束自身的行为,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二、将心理教育和德育手段相结合,共同实现教育目标
        心理教育其实属高中德育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高生在高中阶段巨大的学习压力之下,加之青春期特点,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如何缓解高中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识品质是当前的高中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高中德育工作者在开展活动时,要提前将德育活动和心理手段结合起来,学生的道德品质有很大程度上跟学生的心理素养息息相关,因此二者的结合可以提升心理教育的有效性。首先,高中德育应该积极借鉴心理学教育方法,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将心理健康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科学方法和手段,如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测评,提升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要将德育作为重要主导方向,也能够帮助教师快速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沟通,不至于犯下大错。
        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学校是高中生主要的学习场所,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在校期间,教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思想行为上起到很大的垂范作用,如果教师能够言行规范,为学生的起到表率作用,对高中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提升也是有积极意义的。这就要求高中教学工作者能够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明确自身的重大责任,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尽量减少负面言行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在学生的言行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并给出积极的建议,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思想观念。同时学校要积极完善德育教育评价机制,反方向刺激德育的创新开展,优化德育效果。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现阶段的高中德育工作多数还是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德育工作缺乏实践活动作为支撑,这样的教育方式对高中德育实效性产生了消极影响。这种理论教育形式难以将高中德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基于此,现阶段的高中德育工作中,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德育工作的实践形式和意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平台和契机,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课外实践机会。具体来说可以是开展具有多样性的校园活动,如开展德育讲座、进行爱国诗歌朗诵、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当中进行服务等,能够为德育渗透提供必要的载体,进一步突破传统理论德育局限性,丰富德育内涵,强化学生的德育行为,并且这样的实践活动也利于学生的实际学习经验丰富,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也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之余还能够获得相应的精神享受,起到增效减压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五、注重实践教育
        德育教育是帮助学生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高中的德育教育工作往往只注重理论教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过程中过于注重自己的教学主体地位,一味地将各种所谓正确的道德品质机械地传递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也不容易从心理上接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德育教育的实践教学工作,强化让学生在实际中体会德育精神,领悟德育思想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例如:在高中教育过程中,可以适当开展德育讲座、爱国诗歌朗诵以及走进社区等德育实践教育活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在提高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同时,还能够缓解学生的高中学习压力。
        六、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指路的明灯,其一言一行、行为习惯以及处事方法都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是德育教育的组织者和学生德育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学生德育学习过程中参考的榜样。所以在高中德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要想更好都达到相应的教育目标,强化对学生的养成德育教育,就应注重强化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展现出自身良好的德育素养,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和意识。高中生是冲动的,但也是懂事的,只要他们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就会很快受到感染,规范自己的德育习惯。此外,良好的德育习惯不仅能够教出好的学生,也能够让教师不断地自我提升。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高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德育水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必须要强化德育教育工作。各个高中学校应对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积极探讨有效对策,不断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强化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为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为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新时期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些思考[J].新课程•下旬,2017(3).
[2] 周洵.浅谈加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途径[J].亚太教育,2016(8):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