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
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高级中学校,黑龙江 黑河 164100
摘要:地理是一门使学生能够欣赏自然界一切事物现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学习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对地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教学方法会消耗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失去探索自然和事物的欲望,逐渐失去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响应新课程改革的政策,坚持通识教育。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和改革地理学习模式,成为传授知识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乐于研究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引言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地理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研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入手,将研究性学习能力融入其中,帮助学生达到地理学习的最佳状态。
1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研究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水平,教师应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情况。根据目前的高考教学改革,高中地理对学生的研究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和科研中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质量。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 高中地理教学中强化学生研究能力现状
2.1 教育教学方法有待完善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方法和手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科研水平。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面向对象方法的改进。然而,从教育教学现状来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仍存在较大偏差,不能为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多帮助,最终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2.2 认识层次有待提升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了更好地显示高中地理的特点,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然而,在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主要性能不是很好实现学生研究能力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提升有重要意义,也不能很好地认识到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中地理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最终不能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功能和价值。
3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地理需要投入实践的科学。遇到实际中的人文现象或自然现象,教师要让学生仔细分析地理问题,引导学生产生探索的精神和求知的欲望,学生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最佳方法,针对问题设计出最为科学合理的调研方案,实践过后进行总结,不断提升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野外,探索真正的地理现象,老师需在旁边进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犯的错误,保证实践探索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的第一节“植被”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游园活动,让学生提前准备好相机或者是手机对自己探索到的植物进行拍照,并记录它周围的土壤情况。然后在下节课教师带领学生统一分析土壤气候,温度对植被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方法
4.1 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这是提升学生研究能力的关键,在之前的地理教学活动中,学生经常是被灌输知识,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大量的习题来掌握知识,这样会导致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只停留在表面上的理解,无法形成自己的逻辑体系,自然也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了。而在现代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需要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从而掌握理解一个知识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深刻的了解知识点。
例如《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节,这一节课是开始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不同关于宇宙的短视频或者图片,引出学生对于宇宙的好奇。同时,通过现实中的实际例子,例如:“为什么只有地球上面有人类?”“地球最近的邻居是谁?”,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课本当中寻找答案,有些学生可能回答火星也可能回答月球,这时教师就可以自然地引出“行星和卫星”的概念了。采用这种互动式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4.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地理知识大多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现在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只局限与课本上的知识,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无法与实际相结合。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去观察,观察周围的地理现象,然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采取各种方式解决疑问。
例如针对于《地球的运动》这一课,这一章节的内容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仅仅是教导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很容易使学生只停留在表面上的理解。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观察太阳是从哪边升起从哪边落下,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不同的季节日出的时间是否相同,这样就可以将太阳高度这一概念很好的延展开来,有助于帮忙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同时,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教师无法一一布置同学们的观察作业,可以通过小组作业的形式,让组内讨论自己所见到的地理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4.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要注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团队合作,能够进行小组作业,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获得较为深入的知识。首先,教师需要做到在讲述课堂知识的时候合适的方法引出话题,然后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的探讨,最后互相交流,通过教师的不断补充和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例如在《山地的形成》这一课,这一章节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难懂,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时学生可能会理解不了其中的原理。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集思广益,在讨论当中更好的把握知识。比如,教师可以抛出“是否背斜一定成山,向斜一定成谷”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由于现实条件的影响,背斜更加容易成谷,而向斜更加容易成山。通过这种形式加深学生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的认识,也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目的。
5 结语
总之,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地理知识的积累,逐渐形成了一门研究自然和人与自然复杂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深入研究了现实中存在的自然物体或自然现象。教师在教学中不应采用传统的板书方式,要求学生简单摘抄背诵。在这种长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回答书中所学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很难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也很难将所学付诸实践。长期应试学习只会让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为了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对学生信息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求知欲,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增.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160.
[2]纪玉鹏.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181.
[3]张建忠.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