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2月   作者:王冬兰
[导读] 小学体育是小学学科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作用非常大。课堂教学是我们小学体育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小学生体育素质有效提升的重要方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体育教师认真探究的课题。教学中教师需将有效性提升作为研究的方向,努力为小学生构建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文章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对当前小学

王冬兰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第十一小学
【摘要】小学体育是小学学科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作用非常大。课堂教学是我们小学体育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小学生体育素质有效提升的重要方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体育教师认真探究的课题。教学中教师需将有效性提升作为研究的方向,努力为小学生构建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文章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对当前小学生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细致分析,着手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进行探索,以期为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重要意义;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ISSN1672-1128 (2021)02-025-02

        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愈来愈倾向于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综合素质,尤其关注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明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以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及时有效地更新师者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将目标放在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及优化上,充分利用有效的途径丰富体育教师的教育智慧,为构建有效的小学体育课堂积累丰富的经验。所以,找寻有效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体育教师研究的方向。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意义
        体育课是学生提升身体素质的课程,更是学生放松心情期盼的时刻。所以,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凸显出其重要性来,体育教师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基本状况以及身体素质情况,了解学生喜欢参与什么类型的体育锻炼,适合参加什么类型的体育运动,及时进行体育课程教学的调整和反馈,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接受到有效且适宜的体育训练,放松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差
        参与体育课学习,要求小学生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具有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并能积极响应体育教师的号召,听从指挥,这是圆满完成小学体育教学的关键因素。但是,结合当前小学生真实的状况,联系小学生实际的体育课教学,我们发现诸多的不足。小学生比较好动,往往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缺乏较强的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对于强度略大的小学体育训练完成不了,甚至还有些学生存在恐惧心态,害怕参加体育锻炼。小学生的身心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律性不足,这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小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悉心的照顾。
        (二)小学体育教师基本的教学素养不平衡
        当前有些学校,担任小学体育教师中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他们缺乏较为专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致使他们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动作要领不够专业,教学动作过于随意,重视体育课的程度太差,也就看不到严谨的体育教学态度,使得小学体育课变为学生自由活动的场所。
        三、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及素养
        要想胜任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必须要具有专业的体育技术水平及专业素养,所以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应从师者自身的专业水平及素养方面进行提高。作为合格的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专业的体育技术水平以及专业的文化素养,头脑中必须要有清晰完整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知识框架结构体系,必须掌握较为扎实的小学体育专业技术水准和多种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具备当今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合理恰当地遵循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原则,注重于小学生体育课学习积极性的启发和培养,采用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体育知识的传授,为小学生有效地传输体育知识及技能,并能帮助小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锻炼的好习惯,最高程度最大标准地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科学合理地制订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目标
        任何的课堂教学都必须有教学目标的制订,通过制订教学目标而确定教学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必须要科学合理,我们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对自己所教的体育教学内容必须清楚,依照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标准去制订。制订的教学目标既要具体明确,又要重点突出,懂得课堂教学的方向以及所要实现的课堂教学目标。
        (三)采用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1.采用有效的课前导入方式。课前导入是学生进行有效课堂学习的关键环节,任课教师必须要采用有效的课前导入方式进行,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致及好奇心诱发出来,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体育教师完成后面教学任务。例如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动手锻炼的练习,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相应动作进行解释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成功地激发小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把小学生带入实际的体育教学情境中去,从而收获体育知识。
        2.恰当地融入体育游戏。小学生的性格决定着学习质量效果,游戏是小学生们的最爱。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恰当地添加体育游戏内容,能够有效地调动小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恰当地融入体育游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进行体育热身,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体育中。在学生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智力也将得到有效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得到有效发展,从而使得小学生的体质得到有效增强。
        3.组织有效的体育竞赛活动。小学生自身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遇事都会充满着好奇,期待得到教师的鼓励,更期盼事情能够圆满成功。所以,依据学生这个特点,可以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以满足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通过组织有效的体育竞赛活动,来激发小学生参與体育教学活动的信心,切实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以保证小学生体育教学的效果。
        4.合理地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为小学生恰当合理地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准确合理地融入体育教学中来,依托我们手中的体育课本,充分挖掘具有一定价值的有关体育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小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情境的创设,赋予学生真实的印象,从而在教学情境中汲取有用的体育知识内容,充分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引下,体育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过去陈旧的教育思想,以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及时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敞开心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多给予学生关爱和呵护,特别是对于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缺乏进取心,学习效率比较落后的学生,我们教师更应多多关心,给予他们真挚的帮助,让学生从内心去接受教师,进而演变成为对教师的尊敬。
        综上所述,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在学习方面拥有众多的优势,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将小学生的这些优势有效利用起来,引领学生切实投入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体育教师要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教学经验,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赋予学生恰当而适合的体育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努力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以此来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科学、规范及有效,努力打造科学的体育教学模式,确保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妍颖.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
[2]李爽.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低下的原因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