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对九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0月30期   作者: 邱民伟
[导读] 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疏通教育则至关重要

        邱民伟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第二中学 广东 河源 517000)
        摘要: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疏通教育则至关重要,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指导,同时还要讲心理健康的教学融入到体育运动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体育运动,不仅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乐观的心态,较强的抗压能力。本文将从促进脑力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社交能力、缓解学生思维疲劳、锻炼学生意志力五方面探讨体育运动对九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运动;九年级学生;心理健康
        前言: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当代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学业压力也与日俱增,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其不仅面临学习知识的压力,同时还面对升学的压力 [1] 。作为体育工作者,需要打破传统的只注重学生体能锻炼的教学模式,在体育运动的开展中巧妙的运用多模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让九年级的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不仅切实的收获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也让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理,保证学生今后更好的开展更深层次的学习。
        一、体育运动在学生脑力发展方面的影响
        体育运动的过程需要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参与其中,在整个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身体协调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观察、记忆、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发挥。因此,体育运动的过程对学生脑力发展具有不可比拟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对各个体育运动合理的开展教学,则可以充分的促进学生的脑力发展。有研究表明,热衷于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的大脑思维更加灵活、其协调性也更好。这是因为体育运动过程中不论是手、脚的动作,还是体育运动过程中其他感官的动作都需要由大脑发出指令,经常性的锻炼的人群,其大脑作用的过程则会更加灵活,也才能指挥四肢更加协调的动作。众所周知,脑力的发展需要不断的锻炼,而体育运动的过程无疑是对大脑最好的锻炼过程,因此,注重体育运动对学生脑力发展的积极影响,让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其脑力得到极大的锻炼,从而更好的开展文化课知识的学习。当然,体育运动的过程还能极大的缓解我们身体肌肉的紧张和情绪的紧张,九年级阶段的学生经常处于各种紧张情绪的压力之下,通过体育运动可以缓解学生的这种紧张情绪,也可以从思想上保证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之中[2]。
        二、体育运动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方面的影响
        自信心对我们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中至关重要,九年级阶段,许多学生可能由于学业的压力而丧失对自己的自信,教师则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通过对一些体育运动的挑战,明白自己的潜力所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对学习及生活的信心。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不同运动方面的特长设置各种类型的体育比赛项目,让学生通过参加体育运动比赛来明白自己的能力。可能学生在自己不擅长的体育运动中会失利,但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学生又会轻松的取得胜利,通过这样的体育运动比赛,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让学生更加自信,同时也会让学生明白,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没有理由因为某一方面不如别人而丧失前进的自信心。体育运动可以说是最简单也最直接有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运动,尤其是在九年级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定期开展体育运动比赛,让学生在体育比赛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体育运动在培养学生社交能力方面的影响
        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个人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而当代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其社交能力往往有所欠缺。

九年级阶段是学生基础阶段学习与更深一层次阶段的学习的衔接阶段,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则不仅需要学生学会学习,更需要学生学会与同学交流,因此,在九年级阶段教学可以利用体育运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交方面的能力[3]。例如,教师在体育课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多设计一些需要团体合作来完成的项目,诸如,接力赛、两人三足、你唱我跳等多人合作完成的项目,为了很好的完成这些体育运动,学生就势必需要与同伴进行肢体及言语上的沟通,只有很好的与同伴沟通,才鞥采取更加合理的措施来完成体育项目,而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只有同伴之间进行良好的肢体沟通,才能做到协调统一,从而一起完成体育运动。通过长此以往的锻炼,相信学生的社交能力则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四、体育运动在缓解学生思维疲劳方面的影响
        九年级阶段的学生,在高强度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思维疲劳,而如果让学生一味的在思维疲劳的情况下继续学习,不仅不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而体育运动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缓解,相关研究表明,体育活动的过程能够最大限度的让人的能量和心理得到抒发,而这一过程则不仅可以缓解疲劳,同时也可以降低我们的抑郁及焦虑情绪。因此,在九年级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合理的安排体育运动的时间,让学生在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去参加体育运动,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短暂的缓解,且这一过程还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在接下来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开展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时刻明白,只有劳逸结合的学习才能保证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注重体育运动对缓解学生思维疲劳方面的积极影响,通过合理安排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学习。
        五、体育运动在锻炼学生意志力方面的影响
        意志力是支撑我们学习生活不断的坚持下去的力量,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不论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总是容易轻易的放弃,这是学生缺乏意志力的典型表现,尤其是九年级阶段的学生,一旦学习中遇到难关,就容易产生放弃的心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度过这一难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结合体育运动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这不仅对于九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都至关重要。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不同长度的跑步计划,开始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设置800m的跑步计划,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因为缺乏运动难以坚持,教师则可以通过鼓励及奖品奖励的方式让学生坚持下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将可以发现,原来挑战800m跑步并不是很难的事情。接着教师则可以加大跑步长度到1500m,让学生来挑战,跟800m的挑战一样,开始学生可能会存在坚持不下来想放弃的想法,而在同伴和教师的鼓励下,相信学生则会在一段时间的坚持之后挑战成功。通过这样一次次的体育运动的锻炼,学生将逐渐明白我们可以突破自己所谓的极限,而学生的意志力也会在一次次的挑战中得到锻炼,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难题时,学生则不会再轻言放弃。
        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体育运动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在九年级这一至关重要的学习阶段,教师要充分的注重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抓住体育运动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让学生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九年级紧张的学习过程之中。当然,关于体育运动对九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教师不能仅仅从思想层面认识到其重要性,而要将其切实的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张志新,高景,徐刚,王陆.运动干预对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初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1(02):60-66.
[2]胡鹏辉,余富强.中学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EPS(2014-2015)数据的多层模型[J].体育科学,2019,39(01):76-84.
[3]王长生.关于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1997(03):120-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