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宏杰1,戚化怡1,李会1,陈开宇1,赵龙婷2
(贵州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1)
(贵州师范学院旅游文化学院) (2)
【摘要】贵州少数民族众多使得文化类型的种类也比较繁多,研究贵州苗族音乐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创新策略,可以发挥我省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走文化产业助推脱贫之路,使我省经济发展更加具有种类多样性。文章从两个不同学科角度对苗族音乐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探索研究,讨论贵州苗族音乐文化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贵州 苗族音乐 文化产业 少数民族文化
一、了解贵州苗族音乐文化
贵州苗族虽然自古以来历经战乱,但依旧是一个文化丰富,礼仪繁重的的民族。苗族民间的音乐文化,产生沿袭发展到今天,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完美的艺术体系,这些音乐文化不断影响着苗族人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苗族人民的一种民族精神,帮助苗族人民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陶冶了苗族同胞的情操,培育了文明向上的人文风貌。
《苗族古歌》是苗族文化精神的核心,也是苗族的一本百科全书,它以传颂苗族历史为内容,是民族历史传承着重要渠道,各地的苗族都有古歌传唱。如果说古歌是苗族文化精神的核心,那么飞歌就是苗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歌。飞歌整体的音调是豪迈奔放、明快、高亢嘹亮的,演唱时山谷回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多用在喜庆、迎送等一些大众场合。苗族民歌所唱的内容十分广阔,歌种繁多,飞歌、游方歌、酒歌、古歌、大歌、宗教祭祀歌、礼俗歌、劳动歌、儿歌、新编民歌等等。
苗族民间器乐种类中芦笙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芦笙是一种古老的乐器,也是苗族所有节日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乐器,它在苗族地区的使用极为频繁,是苗族器乐的代表性器乐之一,苗族芦笙表演吹奏上将歌词、曲调、舞蹈三者融为一体,保持了苗族音乐文化艺术的原始和古朴。
在贵州各地苗族所居住的村寨里,不少的地方都会有"芦笙之乡"的称誉。芦笙是贵州苗族所钟意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每当遇到大型节日和活动时,就会举行多种多样、丰富无比的芦笙会,吹着芦笙跳着舞来庆祝自己独特的民族节日。芦笙舞是流行于贵州苗族支系中一只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各个支系中的芦笙舞都各具特色。其中,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的“滚山珠”最具特色,“滚山珠”在苗语中称“之落朵”,它所要展示的是苗族大迁徙过程中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滚山珠遗产在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它是一部苗族千年史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世世代代苗族人民精神的支柱。
二、贵州苗族音乐文化产业现状
贵州苗族音乐文化产业最让人熟知的莫过于西江千户苗寨了。贵州的西江千户苗寨是全国目前为止保存苗族“原生态”文化最为完整的地方,在西江,你可以随处见到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几个或者十几个村寨连起来。西江的苗年、吃新和牯藏节都广受关注,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观赏苗族文化的露天博物馆,为我们呈现出一部苗族的发展史诗,成为广大学者研究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西江所打造的西江盛典实景演出也是贵州苗族音乐文化产业的一大特色。
贵州因地处云贵高原,不少地区县存在地貌复杂和交通不便的问题。而苗族文化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则可以通过抖音等传播媒介让更多贵州苗族的本土音乐文化传播出去。
苗族古歌、飞歌、排鼓舞和锦鸡舞等文化遗产是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短视频新颖的表现和形式,能够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非遗,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三、贵州苗族音乐文化产业开发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健全音乐版权机制
当前贵州苗族音乐文化产业缺乏完善的视频音乐版权保护机制,随互联网的发展,虽然为消费者提供了不少便利,但是也随之带来了不少问题。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型载体的强势崛起,视频音乐的版权保护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存在版权代理混乱、侵权成本低等问题,这使得音乐创作人自身的各种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护,在创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音乐作品的质量下降,最终损害的是用户体验和消费者利益。视频音乐正版化已经成为普遍共识,目前迫切需要完善有关视频音乐版权的法律法规。
2、合理优化音乐资源
音乐资源要得到优化配置,就必须要有健全的音乐市场。从现有的状况来看,音乐资源并未达到良好的配置,音乐市场也不太健全,这种情况使得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不能很好地在市场上流通。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文化产业的盈利达不到理想的状态,与缺乏良好的营销模式有很大关系。音乐市场体系不完善,导致整个音乐行业效益不佳,最终限制了音乐文化产业更好地发展。因此,音乐创作和发行公司应当进行市场考察,紧跟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结合互联网、新媒体特点、特性,创新音乐产品的营销模式,使得音乐行业迅速发展。
3、培养优秀的原创音乐人才
人才是一切事业的基础和核心,有了人才,才能有核心竞争力和原动力。音乐行业更是如此。目前之音乐作品的质量不能充分满足音乐市场的发展需求,数量不能适应当前音乐产业的发展需要,其根本原因就是音乐行业的优秀人才严重匮乏,尤其是苗族内部音乐文化的传承。由于人才匮乏,音乐创作人员的创新能力不足,才阻碍了音乐市场的发展。音乐作品华而不实、粗制滥造,未能充分释放音乐内容的价值和活力,也是一重要因素。所以说,音乐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健全导致音乐创新失去了原动力,高素质音乐人才的缺乏又制约了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音乐教育的生态环境亟须重塑。
4、创新贵州苗族音乐的商业模式
音乐作品的推广成本越来越高,与音乐有关的各种市场资源得不到合理而有效的配置,由于侵权成本过低而维权成本过高,导致音乐侵权纠纷层出不穷,作为音乐行业较为传统的线下演出市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平台公司的介入,日益释放出更大的商业价值,是目前支撑音乐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但音乐类型狭窄,经营业态较为单一,缺少有效的信息扩散平台,限制了消费群体的增长潜力。
贵州苗族音乐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悠久的音乐文化资源,蕴涵着巨大的市场价值。但目前发展却存在着不足和缺憾。苗族音乐的表演及创作模式墨守成规,缺乏优秀的具有当代特色的作品,多数作品没有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未能实现当代民族情感与传统民族特色的融合,未能将西方的专业化技法理念与传统民族配器进行完美结合。如何打造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兼备浓郁民族风格的音乐形式,是推动贵州苗族音乐产业发展的现实难题。
【总结】在不断挖掘利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精髓,积极寻找传统音乐文化与新时代结合点的同时,关注苗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并进行新的发展策略探讨,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以更加开放、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贵州苗族音乐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创新策略,既可以发挥好我省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又可以走文化产业助推脱贫之路,使我省经济发展更加具有种类多样性。
作者简介:
焦宏杰,男,山西晋城人,汉族,2001-12,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音乐学,
戚化怡,女,山东滕州人,汉族,1987-11,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
李会,女,贵州纳雍县人,苗族,1999-02,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音乐学
陈开宇,女,贵州毕节人,彝族,2000-12,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音乐学
赵龙婷,女,贵州习水人,汉族,2000-08,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邮寄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高新路贵州师范学院,15635634210,焦宏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