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云雪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实验小学363300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体育教学中,往往将体育教学视为具体体育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体育认同感、体育兴趣的培养。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态度观念,可塑性极强,因此,在体育课堂中引导学生体验体育乐趣、培养体育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小学体育课堂为例,探讨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各学科在教学领域内的探索不断深入,各种教育教学新理念层出不穷。教育现代化呼吁素质教育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应摒弃一些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代以新方法、新手段。现代化的课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传统课堂中的“注入式”教学提出批评,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小学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学的定义被窄化,忽视了对学生内在体育情感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丧失了主动性,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显得十分必要。
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任何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好的教学必定是以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为依据进行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进行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烈,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巧妙组织教学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进行《坐立行我最美》这一节的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环节。这一节的内容核心在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坐、立、行的习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坐姿、站姿与走姿,活动强度较低。因此,在课堂伊始,可以以个人表演的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表演形式怪异的坐姿、站姿以及走路姿势。夸张的姿势逗得学生捧腹大笑,在学生平复下来后,再向学生讲解以上的姿势是不雅观、不正确的,会招来他人的取笑。紧接着,向大家展示了正确的姿势,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由于小学生十分在乎同伴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场依存性较强,因此,我让学生四个人为一组,互相监督练习,对小组内姿势不规范的成员进行指错和纠正,并在课堂结束前,给予表现优异的小组小红花奖励。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积极性高涨,纷纷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使教学收获了良好的成效。
体育课程由于具备较强的活动性,因而十分适合小学生群体。但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相关学习内容的兴趣需要教师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基础来逐步引导。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收获良好效果。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的枯燥性、乏味性是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由于体育教学有些内容较为简单,导致有些教师对教学内容往往一带而过,或者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缺乏创新。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知欲,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生成趣味性课堂。
例如,教师在进行《跳跃》这一节的教学时,先以一段运动会上跳高运动员的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学生们观看完毕后,让学生谈一谈观后感,学生们纷纷表示“运动员跳得很酷”“很厉害”,并表示也想学习相关动作。随后,再向大家说明跳跃是跳高的基础,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的兴趣。在动作讲解的过程中,教给学生“跳跃三部曲”,每一部分都有一句口诀,这样既方便学生记忆动作要领,又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使新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动作练习环节,可以设计“跳跃接力”的游戏,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一组进行跳跃接力,最后总跳跃长度最长的一组获胜。这样的课堂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并有助于促进其积极学习。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应提供给学生一个富有开放性、趣味性、探索性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必须以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前提,包含多样化的情节,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所需,从而使得主动学习成为可能。
三、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学习体验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愈加密切,愈来愈强调“教育生活化”这一理念。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通过相关体育技能与知识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更可以使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中磨炼意志、培养品格。因此,教师应注重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连,使学生通过生活加深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认同感和兴趣度,从而树立其良好的运动意识,不断优化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
例如,在进行《用眼卫生》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相关用眼规范,避免做出损害眼睛的行为,如:强光下看书、不良写字姿势等。并为他们讲解了不良用眼行为带来的危害,随后,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让学生在未来一周内保持良好的用眼规范,并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有害于双眼健康的行为进行记录,在下一次课上进行分享与总结。在下一次的课堂中,学生们出人意料地记录了许多有害双眼健康的行为,有他们自己的、家人的、小伙伴的,在课堂上他们对自己的记录进行了分享与讨论。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并在生活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知识。
教育教学切忌假大空,即传授给儿童一些超过认知范围的知识,在教学中最好以实际生活为例,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熟悉感,而且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一探究竟的欲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具备求知的欲望,高效的有意义学习才有可能发生。高明的教师善于利用多样化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很好的例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体育情感、体育兴趣的培养,以学生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辅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学习的被动地位转换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学习。
参考文献:
[1]万迎迎.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9):111-113.
[2]陈松.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微[J].当代家庭教育,2020(23):154.
[3]谢永红.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探究[J].小学时代,2020(17):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