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梅
福建省晋江市内坑镇升文小学,福建 泉州 362268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新课改教育深入实施,新教育理念逐渐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学科教育教学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程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实践地位日渐提高,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上产生了积极作用。而长期以来,小学音乐教学主要以单一的模仿训练为主,未强调学生思维和学习意识的培养,使得小学音乐教育价值难以实现,与新课改教育理念及要求相悖。因此,革新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强化身体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优化;小学音乐课堂;重视器乐教学;运用
引言
音乐是人们表达的艺术,同时也是人们娱乐的方式,在歌唱的过程中,人们能够发泄自己心中的烦闷,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都不会太过于注重学生的演唱技巧,而是将学生对音乐的敏感程度作为首要目标展开培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也会通过各种乐器的演奏,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到音乐当中。相较于其他乐器,打击乐器的操作方法较为简单,并且可以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1 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乐器的应用价值分析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身体乐器本身有着一定的旋律,具有超强的音乐感染力,有着其他乐器没有的优势,将其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语言和肢体动作来传递内心的情感,从而有利于小学音乐教育价值的实现。结合文献研究成果和多年教学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得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乐器的应用价值,具体包括如下几点内容:
1.1 携带方便,且可以大量节约专业乐器采购费用
“身体乐器”,指的是以身体为乐器,是人类身体构造的重要部分。小学音乐教学中最主要是借助各类专业的乐器进行感受音乐的节奏。而小学音乐专用乐器本身购买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大多数的小学生家庭来说,无疑是增加了生活压力。尤其是一些价格较为昂贵的专用音乐乐器。而身体乐器作为身体的一部分,无需采购,节约了大量的专用乐器的采购成本,同时便于携带,解决了乐器运输难题。相比其他专用乐器,这是“身体乐器”最为直接的优势之一。
1.2 具有良好的演奏功效
在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中,小学音乐教育地位日渐提高,具体表现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从而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对“身体乐器”出现了片面性理解,单纯认识“身体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无法让小学音乐教学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制约音乐教育价值的实现。而现实情况是,相比专业乐器,“身体乐器”更容易让小学生接受,学生在音乐练习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的每一个身体部位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演奏,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音乐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身体部位的同步参与增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从而有利于促进音乐教学效果的提高,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较高的音乐素养。
1.3 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身体乐器”进行辅助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音乐节奏的演奏,作为人体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学生在缺乏专用乐器的情况下,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感受音乐的节奏,这对于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是极为有利的。
2 优化措施分析
2.1 感受乐器演奏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仅仅是教师自己使用乐器伴奏,难免会让课堂变得有些枯燥,因此,教师就要适当的让学生亲自体验打击乐器。在初次体验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操作较为简单的打击乐器,例如三角铁、沙锤等等。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利用打击乐器维护课堂的纪律,并以打击乐器为中心为学生开展各种游戏。教师可以以打击乐器发出的各种声音作为指令,为每一种声音制定一个动作,通过乐器的敲打,让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在设计动作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动作的美感以及乐器敲打顺序的美感。例如在使用架子鼓的进行教学时候,就可以为架子鼓的每一个鼓音依循一个节奏设定不同的动作,在敲击的过程中,学生则跟随着鼓点进行“舞蹈”。这个过程是欢快的,可以让学生完全沉浸在动作中无法自拔。
2.2 引导学生自制打击乐器
创新是一切教学的根本,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算做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教学,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如此。直接让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是不现实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乐理、乐器的教学少之甚少,在有限的课堂上为学生开展乐理教学也完全无法满足学生创作的需求。因此,就需要教师将创作的要求放低,让学生自己制作打击乐器。不同于其他的乐器,打击乐器只要通过有序的击打,就可以构建一个节奏,因此,学生在制作全新打击乐器的门槛也更低。在学生制作打击乐器之前,教师要按照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材料,矿泉水瓶、水杯或者碗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少影视作品中,都由创新打击乐器的影子,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这些影视作品,让学生认识到,打击乐器并非是约定俗成且遥不可及的,而是一种自己能够切实接触到的乐器。例如,《鲁冰花》一曲,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就可以提前告知学生携带自制打击乐器。《鲁冰花》这首歌较为舒缓,且内容也很温柔。在学生准备打击乐器时,就可以有意的让学生制作一些声音较轻的打击乐器,例如用筷子轻轻敲打水杯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无所不用其极,寻找最适合这首歌曲的乐器。而这个过程,也不仅仅是学生完成自己的音乐作业,也是学生对生活中音乐的寻找,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并非是遥不可及的。
2.3 器乐表演,提高学生的学唱能力
器乐作为音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以独特的演奏特点和直观的表现手法,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将器乐融入到日常音乐教学之中,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其韵律的节奏特点,还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唱效率,促使学生有意识的投入到歌曲的演唱之中,提高其表演效果。器乐的引用,还能丰富学生学习形式和认知范围,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提高音乐素养。因此,在音乐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乐曲的表现特点和节奏旋律,将器乐带入到教学之中,创新课堂细节,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学唱兴趣,体会歌曲的意境。如在《采菱》的教学中,这是一首表达对水乡和江南景色赞美的歌曲,歌曲的唱法优美婉转,富有江南音乐的旋律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唱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我将钢琴、打击乐器-三角铁带入其中,使学生在学唱阶段的同时,增强情感体验。在学唱过程中,学生被钢琴优美的旋律和三角铁的清脆所吸引,并跟随歌曲中的节拍进行跟唱。随后,根据学生的学情发展,加入切分音和附点四分音符的学唱,从而使学生较为轻松地唱准切分音和附点四分音,解决教学难点,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3 结语
以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为载体,在锻炼学生音乐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发展效果,这对生本课堂的有效实现具有积极意义。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本质,不断创新教学策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姜珂.结合认知规律,突破死板教法——小学音乐生本课堂突破实践谈[J].读书文摘,2017(16):331.
[2]彭荣荣.践行让学引思理念打造音乐生本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7(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