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初中教学管理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0月30期   作者:杨劲伟
[导读] 新课改计划的实施目的便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体系

        杨劲伟
        广东省遂溪县附城中学
        摘要:新课改计划的实施目的便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体系。在现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知识总是在不断更新不断进步的,而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学生以及教授知识的主体—教师,更是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时代发展规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应适应环境的变化,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从书本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授,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品学兼优的人,这是时代赋予的新的使命。
        关键词:以人为本;管理策略;初中教学
前言:以人为本,是胡锦涛同志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目标便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在教育教学中,以人为本便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生涯中,初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升向高一级学习阶段的基础部分,它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不同于往日的大班化教学,它强调因材施教,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对不同的主体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实施“以人为本”教学的过程中也势必会遇到诸多考验,策略上也可能会出现偏差,本文将从以人为本在初中教学中的策略研究进行分析。
一、以人为本的初中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一)重形式,轻引导
        自从新课改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各个学校也大力付诸行动。但对于新课改的要求理解不一。在对“以人为本”这一模式进行实施时,对于度的把握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以人为本,的确要以学生为根本,让学生自主思索但不意味着教师需要放松管制。一个好的集体,除了需要有轻松开放的学习氛围,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一道限制,那便是教师的有力引导。初中生,还不具备成熟的心理机制,对于学习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没有一个良好的班主任对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而只是依靠学生的自主发挥,这将是低效率的结果,甚至是与目标背道而驰。
(二)重要求,轻背景
        新课改的实施是因为时代在进步,信息在更新换代,正是环境促使新课改的发布。但中国学生数目基数大,学校数量少,供需不平衡,在这样的压力促使下,更多的教育还是应试教育,主要根据书面成绩进行升级考试。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显然道不同,即便在信息化时代,需要培养精英学子,但中国在庞大的人口基数的冲击下,显然是成效不显著的。初中面临着升高中的压力,这一升级大关意味着将有一部分人不能成功升到高中,因此更多教师仍是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业成绩的高低直接展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但是,对于可选择的答案总会涉及到一些偶然因素,即便学生不会知识点但也能做对题目。这对教师把握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不是一个可靠的依据。


二、以人为本的初中教学管理策略研究
(一)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一个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系统完善的高级教师来说,教书育人是其根本。但如果没有必要的基础设施,那他的教学便是低效率的。恰如物化生一类的实验,必须辅以相应的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探寻物质世界的奇妙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也不只是二维世界的理解,而是多维世界的融汇贯通。
(二)提升领导集体的质量
        以人为本需要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面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创新的思维、习惯。这便对教师提出了要求,无论是各科教师需要在教学课堂上教授知识与引入实践相结合,还需要班主任教师的开放思维,将集体氛围打造成开放的、积极的、活跃的。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明显呈现,以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例如,在实验题中,教师可以在做完一遍示范性试验后,由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学生搭配学习、合作探究,将实验成果进行总结汇报。在这样的环境下,需要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而不是在刻板严厉中实施。
(三)积极利用各种心理效应
        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高效教学。例如首因效应,教师可以在一整节课的前十分钟进行新知识的教授,这是学生保持记忆的最佳时间。在这个最佳时期,先入为主,学生易于形成深刻记忆,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倘若仅是用于点名、批评等一系列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实则是对最佳记忆的浪费。其次,在教学中要避免晕轮效应的结果,以防学生形成以偏概全的的印象。例如,在学习生物中物种的分类时,不是所有的菌类都是真菌。因此,要注意晕轮效应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四)创造情景式教学
        有的知识不属于现实描绘的范畴,需要学生的自主想象。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一个关键的知识便是情感的领会,尤其是在占分比重大的阅读理解中更是如此。感情与情绪的掌握不到位很可能导致整篇文章与要求答非所问。为了培养学生对情感的把握,教师应引进情景式教学模式,通过画面的描绘,利用感官想象与色彩的搭配描绘出或高兴激昂或悲愤慷慨的心情。这一模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认知情感以及三观的正确塑造是有效的,这一以人为本的策略也积极响应学生的自主思考,自发领会文章的灵魂以达到共鸣。总而言之,情景式教学需提上日程。
总结:
        以人为本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是需要所有人为之振奋的教学研究。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需要从心理上、情感上、学习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大范围的改善提升,这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政府教育部门的政策支持以及财政部门的资金辅助、需要教学集体班子由上而下地对教学活动的重视和实施,还需要家庭的配合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在公众的全体支持下,以人为本的教学将有序地高效地在学校中顺利展开,将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守纪律、具有崇高德行的栋梁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永明.以人为本的初中教学管理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11):118.
[2]韩明.探讨初中教学管理中的“以人为本”[J].新课程(中),2018(09):190.
[3]朱丽.论初中教学管理中的“以人为本”[J].考试周刊,2017(48):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