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春玲
(广东省廉江市石城镇荔枝墩小学 广东 廉江 524400)
摘要:互联网给现代教育事业发展创造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挑战。小学班主任教师在网络时代背景之下,会发现德育工作面临诸多的新问题,影响道德教育水平的发展。现阶段小学德育工作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要采用针对性的管控策略,探讨提升德育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引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大化,可以说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都与互联网有紧密联系。在现代社会背景之下,小学生受到网络影响诸多,日常接触网络信息的机会也相对较多,因此班主任推进德育工作,也会受到网络技术的影响。想要帮助学生构建良好品格,发展自我的思想道德,要将德育工作的实践问题处理,明确工作要点。班主任要重点关注这项工作,采用有效地应对措施,提升德育工作质量。
一、网络时代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问题
(一)教学资料不足
德育与一般的文化课教学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班级管理工作实际,应用相应的理论基础。教师在实践阶段,可以应用的教材内容有限,未能实现教学资料的有效扩充,便会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利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讲解德育知识,忽略基础理论的适用性,以及忽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德育工作不能按照计划进行。
(二)教学理念陈旧
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以及教育教学实践工作阶段,应用的德育工作理念、基本策略等等,会影响德育工作质量。在确定教育和教学观念后,教师将不考虑调整。因此,各项工作的创新性不足[1]。班主任会片面地认为,网络对小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等有不良影响,因此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应用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想要利用网络技术或信息技术,推进德育工作受制于教学理念。
(三)教学方式滞后
班主任在推进德育工作阶段,采用统一的教育教学方式,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情形之下,德育工作的效果不佳。尤其是教师会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忽略网络技术的应用价值,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德育课程学习积极性不足,影响自己的学习参与性、积极性。
二、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网络时代小学生面对的社会更加复杂,缺乏判断能力与自我管控能力,在诱惑面前难免会迷失自我。小学生在心理、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负面网络信息的影响,自我的负面情绪累积会影响自我的健康成长,在人格、心理健康健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加强德育工作能有效处理这类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意识以及行为习惯,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健全自己的人格。
(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学生道德品质、个人情操培养等诸多方面,探讨优化教育教学策略的有效途径。当小学生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未来必然能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有效达成德育工作目标,教师要确定德育工作目标,优化德育教育工作。推进德育工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社会时代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2]。
(三)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
德育工作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有关键作用,小学生的社会阅历、认知能力、知识储备有限,因此很难在网络或现实生活之中,对相应的信息进行甄别。小学生会依托个人的喜好开展各项活动,所以接触不良的网络信息机会较多,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限,更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学生自己的世界观念、认知观念的形成会受到影响。班主任以德育工作为基础,帮助学生识别网络信息,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是非观念。在过程中小学生的良好价值观念形成,未来的学习或进步都能得到保障。
三、网络时代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质量的相关举措
(一)转变教学理念
网络时代为有效推进德育工作,班主任要分析社会时代特点,将德育工作理念转变。教师要明确网络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等的影响,树立德育工作理念。合理利用网络教育技术,避免网络对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完成德育工作模式的转变。在实践教学阶段,教师要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鼓励学生应用网络资源。全新的工作理念形成,能保障德育工作质量。教师顺应社会时代发展需要,组织学生用辩证地思维看待问题极为关键,要尽可能地避免“一刀切”的模式应用于课堂,影响学生互联网信息获取的有效性。在教学阶段教师合理利用网络技术,德育工作模式创新,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其次教师要明确教学侧重点,将学生视为德育工作主体,帮助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保障德育工作的整体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实践阶段,引入互联网技术将德育工作方法有效更新,对提升工作质量有关键影响。一方面学生日常接触手机、电脑的机会增多。另一方面教师在微信、QQ等网络平台应用阶段,也应该将德育工作与之紧密联系。发布德育实践方面的任务,帮助学生强化思想意识,提升德育工作质量,班主任德育工作成效不断提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完成德育资源、网络资源以及其他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德育工作的趣味性、真实性,推进德育工作目标。
(二)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网络时代最突出的特点,便是信息来源宽广。教师在实践教学阶段,做好教学资源的补充以及丰富,能保障德育教育质量。补充教学资源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保障有效性,与学科教育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德育工作顺利进行[3]。应用教学资源要丰富多样,而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形式的资源之中,学生对德育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德育工作效果显著提升。教师应用资源的过程中,会发现小学生对趣味性的资源有一种追求,这一类教学资源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特质,保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阶段,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创建。
教师要明确基础教育工作要点,探索优化课程教学过程的有效方式,确定德育工作重点之后完善课程教学活动。丰富课程教学资源,需要对德育工作重点进行完善。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思想意识,在学习或实践的过程中,有区分莨莠的能力,不良信息便不会对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三)实现家校合作
网络时代德育工作全面落实,最好是能从家庭延伸到实践工作之中,发展学生的人格素养,并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网络学习观念。为全面落实德育工作目标,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有效沟通,构建家校合作的德育工作模式,展现联合教育的价值,给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教师要督促家长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规范学生在学习、生活之中的各类行为,当小学生能够在网络环境之中,有效进行信息筛选,德育教育的整体质量也会不断提升。
小学生家长的成长过程,往往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因此业余时间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网络信息。这种情形之下,小学生受到家长的影响,接触网络游戏的机会也明显增多。很容易迷恋游戏或视频等虚拟产品,这种情形之下德育工作困难性增强。因此教师为巩固德育工作效果,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要求家长树立榜样,缩短玩游戏或减少视频浏览的时间,日常开展相应的亲子活动、户外活动等等,避免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降低学生受网络不良信息侵蚀的概率。
四、结束语
网络时代背景下,加强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极为关键。结合时代发展所需,班主任将德育工作模式调整,处理实践教学阶段的问题,完成德育工作模式的优化调整,能保障德育工作质量,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因此教师要对互联网时代有良好认知,优化德育工作形式,为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将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主义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程雪.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研:00045-00045.
[2]李金全.论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8,000(031):182.
[3]杨金亮.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00(00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