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培养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0月30期   作者: 张素岩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导向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张素岩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六中学  山东滨州  2566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导向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为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渐渐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内心素质,加强学生的学科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自身所教科目,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中学的物理教学来说,近几年的教学方向主要向物理核心素养靠近,旨在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物理意识,提高学生的物理认知,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将重点探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创新
        引言
        物理课程在中学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物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对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们各方面能力的共同发展,其中包括探索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们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世界,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及质量低下,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若不及时地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会对学生们的长久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1中学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材落后
        中学物理教材以及设备较为落后,根本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中学的教材模式与中学的教材模式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目前在进行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受中学教材模式影响过大,导致无法发挥相应的教学效果,且无法完成中学物理教学的目标。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而言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进行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该模式依旧占主导地位,无法为学生们营造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此外,中学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落后的教材以及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进展缓慢,使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挫败感,进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1.2学生缺乏兴趣
        中学学校内的学生文化知识储备薄弱,加大了学生们学习物理课程的难度。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学物理的教学模式较为固定,不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所以没办法根据课程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这种情况是无法提中学学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教师也没有对学生们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及交流,所以无法针对学生们的具体情况而制定教学模式,由于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缺乏交流,所以导致师生有一定的距离感。对于中学学校学生而言,学习物理课程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不仅具有较大的难度,而且过于复杂,如果教师未对学生们进行科学的引导,会导致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缺乏好奇心以及兴趣。此外,由于种种因素而导致学生们未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进而无法最大程度上提高物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2培养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措施
        2.1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提高学生对物理的热爱程度,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为此,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并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来增强学生的物理观念。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教学情境,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以便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以新人教版八年级教材内容为例,在学习“光的反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生活和问题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教师可以以生活中从碗中看筷子,发现筷子是弯折的现象提出问题:产生这个现象的原理是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情况?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探究。这样的方式能有效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的实用性、生活性,提高学生的物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2.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科学态度是学生物理学习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但是却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观察与探索。为此,中学物理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让学生将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将生活元素融入到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明确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科学性,还能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充分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例如,在讲解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圆周运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汽车、火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运转过程,以火车转弯作为案例,让学生思考在自行车转弯时是什么给自行车提供了向心力。学生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通过对火车转弯时车轮的受力作用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判断向心力的来源。
        2.3课堂应用微课
        课堂是物理教学活动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场所。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课堂教学活动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教师在黑板上将重难点知识呈现出来,学生在低头抄写笔记,整个教学效率相对低下。通过微课在课堂上的应用,就可以让教学方法更加多元与形象,将物理知识用多种方法进行呈现。比如多媒体设备、平板电脑等,将微课视频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快速掌握重难点知识,加深印象与理解。此外,教师可以通过PPT、Flash等软件,进行复杂、抽象知识的直观演示,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由简到难,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中,需要教师做到以人为本与因材施教。先对学生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差异,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微课设计。然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解决学生存在的核心疑难问题,一步步带领学生走向成功,感悟学习的喜悦。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将光的折射现象视频在课堂上为学生进播放。如:将一支筷子斜插入水杯子,筷子在水面处折了并且向上弯。然后引导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筷子为什么在水面处折了向上弯?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指导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以上问题。
        2.4整合教学内容
        中学物理课程中所涉及的课程内容较多,由于中学学生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所以没有充沛的精力对整本教材进行深入的探索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对重点的内容进行筛选,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以及学习量,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从而提中学学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拓展,进而增加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了解全新的物理数据信息,为学生的长久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学生们的物理学习进度较为缓慢,这就要求教师保持足够的耐心,与学生共同努力,以达到物理教学的目标。此外,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在网络平台上传教案以及课后习题,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物理水平,如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请教,不仅仅解决了区域限制的弊端,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基于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教学发展方向,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内心的素养,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地在创新教学方法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以此来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炜.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150-151.
        [2]盛秀花.中学物理教学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6):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