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鸯
(湖南省浏阳市百丈塘完小 湖南 长沙 410300)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课本中涉及到知识点的范围比较广,包含各种公式、定理等内容,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易错点,产生的原因也形形色色,这跟小学生认知思维发展情况息息相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易错点,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认知层次和思维结构发展特点,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和练习手段,来帮助学生牢记并巩固易错知识点,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本文主要阐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易错点产生的原因,并提供利用练习题突破易错点的策略。
关键词:易错点;小学;积极性;练习题
一、引言
在小学时期,由于学生没有做到对数学知识的扎实掌握,对知识点产生误解,继而导致了易错点的形成,这主要因为学生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而导致的。易错点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还会对妨碍到学生的顺利学习,所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消除易错点,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促使数学教学更加高效。针对学生认知结构有待完善的问题,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理解与认知水平,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正确完整的知识结构,突破学习中的易错点。
二、小学数学学习中易错点产生的原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成易错点的内容主要包括重难点知识,以及因为学生自身因素,而对某些知识点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所产生的错误点。经过大量实践和调查发现,形成易错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构成:
(一)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属于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需要教师提前深入研究并将这些内容整理到课件中,为学生进行强调与着重讲解。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存在备课不扎实的情况,没有深刻钻研教材内容,对重点知识理解不到位,在授课时没有为学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必要性的强调与详细讲解,也没有开展具有目的性的强化练习,导致学生没有意识到重难点知识的重要性,对新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做到深刻掌握与灵活运用,从而引发了易错点的出现。
(二)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
小学生的思维与认知能力还处在发展且不成熟的阶段,对所学数学知识难以轻易做到深刻理解,理解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导致学生难以完全跟随教师的思路与脚步,无法做到完全掌握课上传授的重难点知识,在解答练习题时容易出现一些错误。另外,由于小学生自身天生活泼好动,自我管理能力十分有限,难以长时间专注于数学学习,经常出现精力不集中的行为,比如走思、犯困等,这样会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造成影响,阻碍学生学习的进度与效率,从而使学生对新知识形成一些误解。
(三)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在一些学生和家长眼中,小学数学学习仅仅是计算的过程,只要学生掌握正确答题技巧取得优秀成绩,就可以完全掌握重难点数学知识,这种想法是非常片面的,这些学生和家长并没有正确认识到数学学习的内涵,甚至可以将其归到错误想法的行列中。其实数学不仅是一个需要学生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学科,更需要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与深刻记忆的学科,所以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记忆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活动。正是由于一些学生和家长对数学持有的这种错误态度,继而在学生做题过程中出现了众多易错点。
三、利用练习题突破易错点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练习属于出现最频繁的教学环节,所以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并发挥出练习题的存在价值,帮助学生有效化解易错点。
怎样巧妙利用练习题,来为突破易错点服务,以下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一)将题目融入故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
由于学生都偏爱于听故事和阅读图画,针对这一点,在练习题的选择上,为了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生解题兴趣与注意力,教师可以将练习题目中的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故事或图画中,制作出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也就是所谓的故事题集锦,以此来集中学生精力,并有效地拓展学生逻辑思维。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教材中或者练习册入手,从中找出具有价值的题目,并将其稍作加工,改编成学生感兴趣且乐于解答的故事题,让学生体会到解题的乐趣,进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并喜欢上解题这一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学生思维与实际生活经历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专业技能,从而达到突破易错点的目的。
例如,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发现,在学习“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时,一些学生在解答相关除法计算题时,无法掌握此类题的解题技巧,导致这类题目的正确率较低,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正确理解除法运算的概念。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寻找一个有价值的题目改编成故事题,如“2100÷7”,教师可以将该题改编成:“小兔子妈妈在集市上买了2100块饼干,现在需要将饼干平均分给7只小兔子,每只兔子可以得到块饼干呢?”相比于枯燥的公式运算,学生更喜欢阅读故事类的题目,教师要注意不要改编的过于复杂,这样容易打击学生解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做题产生厌烦情绪。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耐心讲解解题技巧,学生会增加听课的积极性与注意力,增加对除法概念的印象与理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效果,帮助学生突破易错点。
(二)习题难度层层递进,巩固易错点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具备自信心对能学习态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习题的选择与设置方面,教师需要遵循难度层层递进的原则,让学生将其当做一个闯关游戏,逐渐体会到做题的乐趣,并体会成功的滋味,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并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如果教师先让学生解读难度系数较高的题目,学生难以顺利解答出来,使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倍受打击,并产生消极对待练习题的心理,无法通过认真做题的形式来实现突破易错点的目的。因此,在习题难度方面,教师应该选择由易到难的题目,在巩固旧知识点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从而牢固掌握知识点,化解学习中的易错点。
例如,在学习“十位数与十位数相加减”时,在正式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利用习题帮学生回忆旧知识,先让学生解答个位数与个位数加减的练习题,解答完之后,再引导学生做个位数与十位数加减的题目,帮助学生回忆并巩固旧知识点,并为新知识点的学习打好铺垫,突破新知识中的易错点。这样一来,通过巩固旧知识,有效提高了新知识的学习效率,并减少易错点在新知识中的出现概率。
(三)安排专门的改错课,降低错误率发生
教师可以针对近期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题,定期开展改错课,可以一周或两周举办一次。在课上将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师可以让出错的学生说明出错的原因、步骤,教师再提醒其他学生不再犯错的对策,加深全班学生对易错点的印象,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
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时,许多学生存在将“8:50”“10:55”这些时间错误的写成“9:50”“11:55”,针对这个问易错点,教师可以在改错课上让出错的学生阐述自己当时的解题思路。许多学生会说:“因为在8:50时,时针与9的位置很靠近,就觉得是9点多。”为了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出现,教师可以为学生编顺口溜:“分钟50时要格外注意,小时切勿多加一。”通过这种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易错点,并加深了学生对钟表上时间的认识。
四、结语
总之,练习题是极其重要的教学活动,也属于突破易错点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要发挥好练习题的作用,将有价值的题目改编成生动的故事,为学生设置由浅入深的题目,并专门设置改错课,帮助学生掌握易出错的重难点知识,突破易错点。
参考文献
[1]汪娇美.基于个性化学习平台提前干预小学数学易错点的策略研究[J].新教育,2020(32):40-41.
[2]韩玉霞.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