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丽
榆林学院 719000
摘要:大学物理学实验课程是所有理工科专业和部分文科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最早接触到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其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文章通过深入挖掘教学课堂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课程对此提出四点实践经验,探索将思政元素“和谐地”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专业成才,立德成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物理;实验课程
引言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所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育内容主要是针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引导与教育,将人文性较强的思政教育与逻辑思维性较强的物理课程实现教学上的融合,能够在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中形成学生特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做到大学物理课堂思政,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一、大学物理课程简介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是工程技术的基础学科、是高科技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与源泉。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以其最广泛和最基本的内容成为各个新兴学科的先导;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涵盖了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论中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大学物理是理、工、农、林、生命科学本科各专业的公共必修基础课,该课程除了传授物理知识之外,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极佳载体。大学物理课程的开课对象主要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价值观念尚未定型,容易出现心理冲突与失衡,这个阶段正是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充分挖掘大学物理的思政元素,发挥其思政功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做到知识与思想的辩证统一,服务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目标
2.1确立合理的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总目标
根据中央精神,结合课程实践,经过反复讨论,我校确定了大学物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如下:“通过大学物理教学,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下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养成其拼搏奋斗、攻坚克难的科学品质,召唤其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伟大情怀,为培养新时代有理想、有道德、肯拼搏、讲奉献的现代科技人才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和可贵的品德支柱”,将教学目标融入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中,努力把习近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融入教材、课堂和思想中,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总体目标下,我们进一步细分为四个子目标。
2.2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子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2)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让学生掌握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物理学原理的讲述中,做到科学与哲学的统一,让科学印证哲学,让哲学指导科学。
通过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相对论、物态的变化电与磁的联系等物理学中的知识与哲学内容相结合,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2];(3)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实、守信教育,尤其要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三、推进物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建议
3.1在物理实验教学项目和实验教学方法中融入创新精神
大学物理实验项目一般分为基础物理实验、综合性物理实验和研究型物理实验三类。增加综合性、研究型实验,适当设计实验的难易程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鼓励他们亲手搭建实验平台验证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激发灵感,思考问题本质,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创新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跳出原有框架,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该实验变成我校学生受欢迎的实验之一。
3.2要强化教师的能力水平培训
要着力培养教师进行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能力和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本质上是一个通过实践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换句话说,学生去学校寻求建议是为了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他们只有找到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准确位置,接受老师的各种积极影响,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这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学生中的主导作用。要积极组织和支持教师探索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通过名师示范、师资培训、教学改革讨论、“课程思想政治工作会”等措施,促进课程思想政治课与多学科的融合、交流与互动,共同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现教书育人的协同效应。
3.3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程思政效果
多媒体技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例如,采用图片形式介绍我国古代在科技领域的重要贡献。采用短视频展示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郭永怀等我国当代物理学家的光辉事迹。在讲解物理定律时,开展小组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物理规律可以在哪些地方得到具体应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教学目。
3.4从科技动态和社会热点切入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诸多优质的科技研究成果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例如5G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等,都能作为一个有效的社会热点来进行教学。及时地把这些社会热点事件引入高校课堂,能够充分利用如今的热点事件来激发学生对于相关话题的讨论,从而在讨论中增强学生对于科技的感知与向往,加深学生对于科技的认识与了解。同时,将富有科技动感的影视作品融入高校的物理课堂,也能够全面运用这些影视作品来促进个人思想价值观与思想道德修养的树立。比如,在影视作品《流浪地球》上映之后,我国大众对于其作品的评价各有不同,并且大众讨论的焦点主要是对于虚拟的科技感以及其技术经不起推敲的矛盾。面对这样的热点话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影片展示,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影片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与效应在课堂上进行探索。
结束语: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高校大学物理教师要守好大学物理这段渠,种好这片责任田,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优秀人才,深挖课程的思政元素,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到课程知识中,将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有效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同时,能力得到有效培养,素养得到全面提升,真正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把广大青年学子培养成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有为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胡秋波,孙瑞瑞.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探索和实践[J].轻工科技,2020,36(09):179-180.
[2]赵璐璐.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J].法制博览,2019(21):68.
[3]吴喆,孙云卿,李华,刘义东,高雅纯,雷雨,杨宏春.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J].物理与工程,2019,29(S1):115.
[4]黄田浩,徐天宁,李春娜,虞凤英,陈鲤江.物理课堂供土壤,优良文化正弘扬[J].教育现代化,2019,6(43):147-149.
[5]王向贤.光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J].物理与工程,2019,29(02):45-48.
作者简介:黄国丽,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98.1.20,籍贯:湖北省孝昌县,学历:??本科,职称:学生,工作单位:榆林学院,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