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2月   作者:郝会荣
[导读] 教育体系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育愈发受到重视,无论是教育体系还是社会大众,都对数学教育抱有非常高的期望。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加大,许多学生对学习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厌倦情绪,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将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策略进行落地实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时间利用率,完善教育体制,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进行有效探究。

郝会荣    南乐县韩张镇汴张路中心小学
【摘要】教育体系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育愈发受到重视,无论是教育体系还是社会大众,都对数学教育抱有非常高的期望。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加大,许多学生对学习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厌倦情绪,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将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策略进行落地实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时间利用率,完善教育体制,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进行有效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开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ISSN1672-1128 (2021)02-005-01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是直观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一种有效手段,意在养成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习惯,并锻炼小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现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广泛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问题情境趣味化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需要教师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大部分小学生的专注力都比较差,尤其是在低年级中,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单一的问题情境模式与创设方法,学生掌握了教师的教学规律后,学习兴趣也会逐步下降,而且在知识巩固环节,学生也无法有效配合教师。因此,教师应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年龄特征出发,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基础,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投入到问题情境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低年段学生对于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要在游戏的过程中,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挑战欲。但在这个挑战的过程中,学生渴望的是游戏获得胜利,需要其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与队友间默契配合,才能获得胜利,感受到胜利的喜悦。与学习相比,心理负担较小,单纯从想要获取胜利的角度出发即可,而且游戏过程中氛围虽然紧张,但学生的心情十分轻松。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趣味角度创设问题情境,不仅提升了问题情境的有效性,也对学生加深知识记忆有着重要的帮助。
        2.借助生活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资源是与小学生的现实成长紧密相连的生活环境,以生活资源来创设问题情境更易于调动小学生的思考意识,使其积极利用已有经验去探究数学问题。而且,数学学科本身就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所出现的一门学科,用来解释人类生产生活规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借助生活资源来创设问题情境,借此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重现数学学科的人文价值。



        3.注重情境问题的实践性
        对学生来讲,数学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平面图形,许多数学知识都可以用实际的图形表示出来,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实践环节,将数学和生活中实际的事物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快乐学习,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数学本身有一个新的认知,为后期初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思考,教师在旁边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最大程度上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急需突破以往的“就概念教概念”的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概念教育观念,要基于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实施概念教学,并以小学生数学概念认知规律,加强概念感知、形成和建构等多个环节,通过核心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和探索,在问题分析和问题讨论中加深小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促使学生通过概念掌握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由于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和结构性的学科,这门学科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概念的价值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和认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在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此时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没有深入数学内涵,因此,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急需要跳出传统的概念教学局限范围,对此不仅仅要从概念教概念,还要借助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对数学的感知、提炼和比较,从而实现对数学概念的建构,全面认识数学概念并在学习中应用数学概念,进而提高对数学学习、数学符号和数学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培育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结构性,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要求形成数学思维,并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而概念的教育则是为了让学生能明白数学公式、数学符号和数学思想等的内涵,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应用,首先要确定教学主线以及教学目的,驱动儿童思维发展。小学生思维正处于成长状态,需要教师进行持续性的引导,教师在引导中应顺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核心问题的提出不能涵盖了数学知识的主线,还需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吸引学生注意力,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将问题作为启发学生思考和拓展思维的载体,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和理解问题,在问题中讲解概念,梳理数学知识点,加强对学生思维的锻炼,使其树立正确的数学概念、学习观念,让学生走出概念认知误区。
        其次,需要将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问题驱动强调创建自然真实的学习情景,小学生思维能力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需要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在迁移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概念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概念的教学效果,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将情境教学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这对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广大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情境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合理的有效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与此同时,数学教师还应该加强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将理论指导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胡兴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7(5):90-91.
[2]李冬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