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家乡民俗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0月30期   作者:巢秀华
[导读] 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巢秀华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机关幼儿园 广东 清远 511500)
        【摘要】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重视园内的环境创设,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融入家乡民俗文化内容,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熟悉与传承家乡传统文化。
        【关键词】家乡;民俗文化;渗透;幼儿园;环境创设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总则部分明确提出了要求幼儿园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文化传承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家乡民俗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渗透也正是一种因地制宜的表现,因此,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该讲家乡民俗文化有效渗透到其中,让幼儿在幼儿园中更好地理解民俗传统文化。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家乡民俗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一)加强幼儿的家乡情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出行交通越来越便利,很多人会在成年之后离开家到外地发展,但是家乡是人的根。将家乡民俗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环境创设当中,可以让幼儿更加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这也是幼儿与家乡之间的一种羁绊,在他们成长离家之后,通过这些民俗文化,他们也可以更加清晰地回顾自己的家乡。
        (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家乡民俗文化是家乡人一代代地传承下来的,还需要继续传承下去。但是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幼儿,特别是城市的幼儿从小接触这些民俗文化的机会比较少,如此他们就很难继续传承家乡的民俗文化。现在将这些民俗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可以让幼儿在幼儿园中加强幼儿与家乡民俗文化的接触,放幼儿长大之后可以更好地传承家乡传统民俗文化。
        (三)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渗透家乡民俗文化内容时,幼儿园方面也会组织幼儿体验这些传统民俗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如家乡民俗文化中蕴含了家乡人民的一些思想观念,这些更加有利于幼儿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还有一些民俗文化需要幼儿们动手操作,这样可以提升幼儿们的动手能力;还有一些民间艺术,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家乡民俗文化的渗透策略
        幼儿园环境包括了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个部分:硬件环境主要是指一些物质环境元素,主要包括幼儿园的装饰装修和一些配套设施等;软件环境也可以成为人文环境,主要是通过一些管理和教学给孩子们营造的教育环境。家乡民俗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渗透,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这样才能给让幼儿更好地体会家乡的民俗文化。下面主要就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的家乡民俗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渗透进行分析。
        (一)家乡民俗文化在幼儿园硬件环境中的渗透
        1.在装修中加入家乡民俗文化元素
        装修是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最为直观地体现,一次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渗透家乡民俗文化的时候,应该首先从装修上进行。幼儿园方面可以根据当地的一些特点的,将民俗文化内容融入到幼儿园的建设中,包括一些幼儿园中的雕像以及墙面的设计等[1]。如在清远佛冈县的围镇村到目前还传承着古砖瓦技艺,在幼儿园的建筑中,可以加入一些有这些古砖瓦建造的建筑物,这样可以增加一些档期传统技艺特色。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墙壁浮雕或是雕像的方式展示出一些古砖瓦技艺的内容,并且通过文字的方式加上一些古砖瓦制作技艺的相关介绍,这样的装饰装修,可以有效激起幼儿对家乡传统技艺的兴趣,并且加强幼儿对家乡传统技艺的了解,从而促进家乡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扬。


        2.准备家乡民俗文化相关装饰道具
        除了一些固定的装修装置之外,幼儿园还可以通过一些与家乡民俗相关的道具装饰进行环境创设,这样幼儿园中也可以通过这些装饰道具调整幼儿园中环境,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需求进行调整,让幼儿们在不同的时候重点体会家乡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部分,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加强幼儿对这部分家乡民俗文化内容的理解[2]。如在清远佛冈县有很多的民俗活动需要相关的道具,幼儿园中可以准备好这些道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体验这些民俗活动,如当地的“舞被狮”活动,幼儿园可以准备一些方便幼儿园舞动,还有鲤鱼灯、舞狮、舞长龙等各种不同的民俗道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这些道具让幼儿们舞动,这样可以让幼儿动起来,还能加强幼儿对这些民俗活动的体验。这样从小体验民俗活动,幼儿们在长大之后也会更加积极地传承发展这些民俗文化。
        (二)家乡民俗文化在幼儿园软件环境中的渗透
        在幼儿园硬件环境建设中融入了家乡民俗文化内容之后,这些内容只会让幼儿们对这些内容有些眼熟,为了加强幼儿对这些家乡民俗文化内容的理解,还需要在教学中为幼儿创设与家乡民俗文化相关的人文环境,具体方法如下:
        1.设置专门的家乡民俗文化课程
        在幼儿园中,可以设置专门的家乡民俗文化课程,在相应的课程中,有教师结合幼儿园内的装饰和一些道具,让幼儿们更加深入地体会相关的民俗文化,并且也可以通过教师的教学理解其中的一些民俗知识,从而加强幼儿对家乡民俗文化的理解。如在清远市的佛冈县有“豆腐节”的民俗习惯,据村里的长辈介绍,在公元1609年正月十三日,在400多年前当年生下男丁的人们到祠堂上灯食斋,其中一个切完豆腐后见手上沾有一些豆腐,便甩手想将沾在手上的豆腐甩掉,无意中将手中的豆腐甩到身后另一个人的衣服上,那人新年穿的新衣服被弄脏了,心有不甘,于是抓起身边的豆腐往那甩手人的身上掷豆腐,甩手人不服气,于是也随手抓起豆腐向那人身上掷过去,你来我往,打起了豆腐仗。到了第二年上灯时,添丁数量竟然比上年多出了很多人,大家都觉得奇怪,苦思不得其解,追溯到上一年曾在祠堂食斋时掷过豆腐,于是大家普遍认为是“掷豆腐”能引起兴旺,是能够添丁的,掷豆腐是好意头,从此,每年正月十三上灯掷豆腐成为社岗下村的一个习俗,一代传一代地传了下来。在幼儿园家乡民俗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相关道具,让幼儿认识豆腐的制作过程,并且可以延伸为豆腐制作的美食课程,这样不仅会让幼儿更加了解家乡民俗文化,还能让幼儿体会到家乡民俗文化的传承的重要性。
        2.举办相应的家乡民俗文化活动
        节日活动是家乡民俗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佛冈县也有很多的精彩的民俗节日活动,在相应节日到来的时候,幼儿园也可以根据相应的家乡民俗开展有趣的节日活动,这样可以让有幼儿更加深入体会这些节日民俗,促进幼儿对家乡民俗文化的传承理解。如在元宵节的时候,佛冈县有撞彩门的民俗,在正月十五这天,村民们会一条20多米长的绳子,捆住一只用竹篾编成的巨型“花篮”,里面装满烟花,拉升到一条15米高铁杆的最高点,“花篮”固定后,“撞彩门”活动正式开始。村民们纷纷点燃各自带来的鞭炮,用力往十几米高的“花篮”抛去,谁的鞭炮抛入“花篮”并点燃篮中的烟花,谁就率先撞开了“彩门”。一串串鞭炮此起彼伏地在空中炸响,纸絮飘扬如天女散花,场面热闹非常。其间还将进行舞鲤鱼灯的活动。在幼儿园中不能点鞭炮,但是教师可以准备一个花篮吊起来,用其他东西代替鞭炮让幼儿们往花篮里扔,这样幼儿也可以体会到撞彩门的节日民俗。
         三、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渗透是家乡民俗文化内容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可以加强幼儿的家乡情怀、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在具体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该通过在装修中加入家乡民俗文化元素、准备家乡民俗文化相关装饰道具将家乡民俗文化渗透在幼儿园硬件环境中;通过设置专门的家乡民俗文化课程、举办相应的家乡民俗文化活动将家乡民俗文化渗透在幼儿园软件环境中。
        
参考文献
[1]郑红红.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现状与实践探索——以莆田市幼儿园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19,21(01):102-106.
[2]涂远娜,颜岭.本土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实践研究——以吉安鲤鱼灯彩为例[J].才智,2018(34):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