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0月30期   作者:王波
[导读] 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师眼中,都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

        王波
        吉林省前郭县乌兰傲都乡蒙古族中学 131124

        摘要: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师眼中,都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在教授好语文学科的基础后,还有利于促进其他学科的理解认知。在信息时代化的今天,教学方式不再那么传统而单一,以“微课”形式的教学,闯入人们的视野,教师可以利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资源来充分向学生们展示初中语文的魅力。这种极具生动性和创新性的信息交流形式,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与此同时,掌握如何有效地利用“微课”来教学也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微课教学模式,简要阐述了微课的概念,并着重分析了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应用。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引言:
        在大部分教师教学的整个生涯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采用了各式各样的方式。然而,往往很难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策略。微课教学的出现便解决了教学单一化、繁琐化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可以清晰地从动态微视频中,领悟到语文课本里生涩难懂的知识点,体会到学习初中语文并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这种创新型的语文教学,不仅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其先进的“片段式”教学特点,还展现了微视频教学所具备的声形结合独有的感染力。国家经济的增长以及科技水平的发展,让教学方式的转变有了新的突破,微课也成为了在大众心目中流行的热门教学方式。
        一、微课的定义及特点
        微课,是指在信息发展的时代所开创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投入低成本,花费低时长,占用地容量的“三低”教学。目前在短视频爆火的时代,微课也加入其中,成为了短视频中的一个类目。由于短视频中的关键词“短”字和微课中的“微”字都表露出其短小精悍的特点。这个特点就要求在微课短视频的制作中,教师应该注重强调知识点的细致讲解,体现出在每个知识点的讲解上具有的针对性。微课这一形式在教学方式的赛道上,足以甩开其他方式而名列前茅。相对于文字,人们更倾向于看到图画形式,而相对于图画,人们又更愿意看到动画的效果。微课便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对学生在学习初中语文知识时,对其展开了猛烈地“攻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应的知识点。
        二、微课的运用
        (一)利用微课,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学习初中语文是一件枯燥的文字学习,提不起学习的兴趣,难以激发起学习的欲望。

针对这一点,“微课”的出现便撕下了“枯燥”贴在初中语文教学上的标签,以生动的短视频播放知识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不知不觉且意犹未尽地看完视频。对于在课堂上的提前预习,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1]。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世说新语》的两则文章时,可以根据教学要点和难点来制作微视频。在微课短视频中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简单介绍一下《世说新语》的来源以及主要记述的内容。根据文章中内容,利用微课来解读这两则文言文中的词语意思,帮助学生能够顺畅地翻译出全文大意,领悟其中情节所包含的积极含义。让学生不再惧怕文言文中的生词,享受文言文的学习。
        (二)利用微课,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知识是需要通过课前预习来理解文章的背景。初中学生要想学好语文课本中的诗歌、散文、记叙文、文言文等内容时,则需要对课本中内容有正确的理解。虽然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独立地完成课文的理解是一件比较有挑战性的事情,但是当微课教学出现后,便可以有效地教导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知识点的理解[2]。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杨振宁先生写的《邓稼先》这一篇人物传记文章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讲述邓稼先这一伟人的事迹。教师可以先通过播放杨振宁先生的生平,简要地描述一下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所饱含的情感,然后再通过播放邓稼先先生的生平,详细地理解文章在赞美邓稼先时的语句,深刻体会这位伟人给国家及人民做出的贡献。
        (三)利用微课,丰富教师教学的资源
        教学资源除了有教辅资料以外,还应该有电子资料。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让线上教学成为一个热门的教学策略。微课短视频的好处还在于不限制于某个地点和某个时间,教师可以将课堂上播放的微课短视频,在课后上传到家长群聊中,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一起在互联网上观看学习的内容。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学生对课堂上知识点在课后进行巩固。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诗圣”杜甫的诗三首《望岳》中,教师可以在微课中以动画的方式,讲述诗人的生平是有多么的坎坷,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诗人在写出这三首诗时内心的情感。随后,再由教师对诗句中的词语进行解释。最后,可根据分析全诗中核心句,点明全诗的主旨。
        三、结束语
        科技的发展把教学方式变得具有多样性,可以让初中语文在学生眼中不再贴上“枯燥”的标签,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活跃学生内心自主学习的小宇宙。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帮助学生学习为核心,合理地运用微课,让微课作为教学的关键载体,发挥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魏箫鸿.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才智,2020(04):100-100.
[2]宋世俊.微课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000(036):P.105-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