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小枚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梅林镇居民小学 广东 揭阳 522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古诗词历来都是教育学生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师在进行授课时的难点,基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时候,应该灵活地创设出情境,以此来启发每一位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的难度,以此来满足学生正常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师在教授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解析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创设情境
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教育也因此受益,摒弃以往传统教育的方法,新课改被提出,其中据新课改要求,优化情境教学法是创设情境教学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全体小学语文教师在当代教育中,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新时代的情境教学法是为了有效解决在传统教学古诗词中表现出的不足,应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并正确的指引每一位学生,进入到情境当中去感受、去触碰古诗词。
一、教授小学古诗词显现的问题以及现状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要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能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古诗词体现了我国古代文人的智慧,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象征,其主要特征是对仗工整,讲究韵律,特别强调韵律,表现形式也有很多,大致分为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时候,现在仍然会有很多的教师还在应用知识传递的方法:知诗人、释诗题、明诗意、悟诗情,主要是让学生们在熟读课本之后,全部背下来,以此可以在接下来的考试中游刃有余,得到较高的分数,但因时代变迁,现在的小学生多多少少会有自己的想法,教师的这种教育方法应用在现在的话,会适得其反,导致有很多的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去理解当节所学到的古诗词,只能将他背诵下来,甚至说还会出现许多学生去抵触古诗词,认为古诗词比较难学,而且绕口,基于此,每一位教师应该具有多元化的教学能力,同时自身明白古汉语的表达方法和现代汉语的表达方法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应该是以学生能去更容易理解的角度为基础,再进行授课,灵巧的创建教学情境,进而使每一位学生走进课文中,用心的去感受汉语的魅力,体会古诗词当中的意境和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快速的融入进去[1]。
二、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的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表现诗词情境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在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应用在教学中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文本中的图片、声音折现出来,使原本较抽象画的学习内容,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丰富学生们对知识的认知,所以对创设情境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袁枚的《所见》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投放这首诗中所提到的牧童、黄牛、林樾、蝉叫、以及牧童骑在黄牛身上想要捕蝉却突然闭嘴的样子,将每一位学生带入到情境当中,和诗人一起去感受山村宁静的景象以及牧童要捕蝉时的情景,同时在教学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向同学们投放有关瀑布的图片,感受瀑布的壮阔,然后再让学生们说出瀑布的特点以及有关于瀑布的故事,最后在结合这些特点向每一位学生介绍诗仙李白的生平事迹,使其体会到“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情感,在教授这首诗的同时,还可以向学生们介绍李白所写的另一首诗《独坐敬亭山》,最后将这两首诗进行对比,进而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反复阅读进入情境
俗语有云:“功夫靠磨练,只是凭积累”,为了能够让每一位学生可以更好的去理解古诗词中涵盖的情感,教师应指引学生对学到的每一首诗进行反复的朗诵,学生对古诗词朗诵的多了就会发现,其实古诗词并不绕口,反而还会有着非常棒的节奏韵律感,教师再旁稍微的一指引,学生们就可以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此时教师应与古诗词中的情感进行一个有效的结合,把每一位学生带入到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当中,进而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诗仙李白所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们大声的朗读一遍,激励学生要学会去体会这首古诗词当中的韵律,诗人在这首古诗词当中表现出对朋友的不舍,以长江为背景,描写长江壮阔的同时表达出对朋友的不舍,同时,在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一古诗词的时候,诗人描绘的是春末夏初,西湖的晴天和雨天时期的景色,晴天的时候阳光照耀一下西湖的景色相当艳丽,而雨天的时候,阴雨朦胧,群山迷茫,这样的感觉更加地奇妙,让学生进行反复阅读,去体会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当中,感受西湖的美丽[2]。
(三)、创建活动,体会情境
因为学生和诗人并不是处在相同的时期,时代背景上的差异以及作者当时的生活状况并不是能被学生很好的理解,两者之间就产生不到共鸣,这时教师就可以在一旁指引学生,将古诗词中,诗人所描绘出的情境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进而能够帮助学生可以快速的进到情境当中去,例如在教授苏轼的《题西林壁》这一节课的时候,描写了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为了能够帮助每一位学生能够快速的理解这首古诗词当中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班级内随便的一个物体当做庐山,再去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所定的物品,进而体会当时作者身处在庐山之中的情感,同时在学习杨万的《舟过安仁》这一节时,可以找两名学生借助物体当做舟,体会当时两个身处在渔船上却又面对下雨没有雨伞的两个小童,以此加深学生对这首古诗词的记忆和理解,同时还能将课堂上的气氛带动了起来,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变高了起来[3]。
(四)、带入背景,去感受情境
所有古诗词的创作都比较渊远,小学生的知识积累量并不是很多,很难能去体会到诗人在创作时的感情,基于此,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需要将本节课所讲到的诗词创作背景以及诗人当时的情况,灵活的加入到情境当中,就可以帮助每一位学生能够更好的去熟悉古诗词,进而使其可以牢牢地掌握此古诗词的含义,例如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这一节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去理解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教师在一旁可以将王安石的生平以及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所处的背景,进而使学生们明白了尽管这首诗在前面描绘了景色的壮阔,却又抵挡不住诗人在此时的思乡之情,同时在教授曹植所写的《七步诗》这一节时,虽然这首时明面写的是关于“豆”的,但当时曹操离世,权利掌握在了曹丕的手中,可面对手足的兄弟,曹丕还是犹豫不决,所以这首诗描写的并不是“豆”,而是他们的手足之情,教师在讲解诗词的时候带入背景,可以使学生们更好的去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进而提高对古诗词主题的把握。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将诗人描写的词句、事物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还可以加强对古诗词的记忆,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1]沈晓燕.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10):61.
[2]董凌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1):184.
[3]杨晓静.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8(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