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兰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莲塘小学 广东 清远 511500)
摘要: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做了明确要求,规定了各学年的课外阅读量,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探究阅读、体验阅读、创造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多创意阅读,拓展学生阅读范围和视野[1]。”基于新课标要求,拓展阅读教学受到广大语文教师运用,拓展阅读教学是以阅读的某个素材内容为核心,拓展性阅读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的作品,以此借助于拓展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语言积累,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本文即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阅读模式展开具体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扩展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新时代学生的阅读量、阅读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当前不少学生阅读量少、阅读理解能力不足、阅读探究能力较弱,以此影响学生的语文阅读、写作、表达等能力[2]。利用拓展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拓展阅读、深入理解文本情感,以此有助于学生理解、体验、传承阅读文化。
一、拓展阅读教学分析
拓展阅读需要教师以阅读文本中的某个疑难点、创新点为切入点,围绕该切入点寻找、搜集与之相关联的阅读读物,引导学生在阅读、体验、对比、探究、思辨等过程中,加深对阅读素材的理解和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爱读、泛读、博读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在阅读中不断开拓阅读视野、积累阅读语言、发展阅读思维素养等。拓展阅读是阅读内容、阅读空间、阅读方式的拓展。
拓展阅读教学实质上是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相补充、相对比的课外文本,以此在迁移阅读中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文章重难点,落实学生的阅读积累,促进学生语言核心素养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3]。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模式策略分析
(一)立足阅读文本,拓展学生阅读内容
拓展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立足于阅读文本,而阅读文本即与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有关。因小学生阅读量和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在阅读时无法深入理解文本、无法彻底解决疑难问题、无法准确体会文本情感,阅读文本即可立足这些疑难问题、情感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创新点、拓展视野素材等展开。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五上《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教学中学生因想象力不足,无法深入想象为什么圆明园中有“亭台楼阁、热闹街市、山乡村野”;无法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损失,是世界文化史损失”这句话;同时无法透过该阅读文本去理解其中的悲痛、愤怒情感。这时教师即可拓展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拓展阅读。
如教师搜集与圆明园相关的我影像资料,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为小学生呈现宏伟、壮观的圆明园,学生透过视频、影像即可惊叹圆明园的壮丽和美轮美奂。随后教师可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剪辑视频,引导学生在视频中、在情感共鸣中目睹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实画面,理解文本中“烧”、“掠”、“毁”等词汇的真切含义,进而激发小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悲痛情,激发他们对帝国主义强盗恶性的憎恨情,激发他们对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名著小说、音视频、影像、书画等都是教师可拓展、延伸的阅读素材,借助于丰富的阅读素材有助于小学生在拓展阅读中突破疑难点、情感困惑点等,助力小学生更好理解文本内容,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二)结合实际,拓展阅读空间和阅读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式的渗透、整合,在广泛阅读中获得语文所需素养。”语文拓展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和教学的实际内容,针对教学的重难点拓展阅读教学空间和阅读教学方式。
1.拓展阅读教学空间。
(1)课前延伸拓展。
课前延伸拓展即预习阶段,教师依据阅读文本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借助于网络、调查、实践等,搜集与阅读文本相关的资料、素材,整理汇总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和记忆,为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上《珍珠鸟》中,教师即可引导学生搜集珍珠鸟的图片、音视频;整理珍珠鸟的科普知识;探究珍珠鸟的习性和特点等等,进而有助于学生在正式学习时理解文章内容。
(2)课堂向生活拓展。
语文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分析、思考阅读文本内容中,掌握理论知识。但理论知识并不是阅读的重点,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才能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生活是学生阅读的主渠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了解、体验、实践,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运用书本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如在学习部编版四上《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实际生活中了解身边的动植物的居住环境、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了解动植物的颜色、形状、特征、功能等。将阅读从课堂转移到课外,有助于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边事物、实践迁移的能力。
2.拓展阅读教学方式。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遵循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原则,在贯彻落实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在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要创新教学方式,以丰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阅读感悟和深层理解。
如常见的拓展阅读教学方式有比较式拓展阅读、鉴赏式拓展阅读、主题式拓展阅读、学科式拓展阅读等。比较式拓展阅读有助于学生在对比、分析知识点中,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评析能力;鉴赏式拓展阅读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在欣赏、鉴赏中发现美、感受美,助力学生鉴赏素养提升;主题式拓展阅读有助于学生在以一个主题为核心的基础上,去对比、分析、鉴赏不同的文学作品,利于学生语文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学科式拓展阅读即注重不同学科间的渗透、联系,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创设阅读条件,丰富学生阅读量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提出:“充分发挥学校、班级图书箱、图书角的作用。”在新课改倡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展阅读的当下,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浓郁的书香阅读氛围,熏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进而积累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班级阅读条件的创设可从图书角、课外阅读课两方面入手:
(1)图书角。图书角的目的是让小学生能随时借阅他们感兴趣的图书,培养学生良好的借阅习惯。图书角书籍的由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班级活动经费购买,购买学生感兴趣的童话书、启蒙图书、科普读物、名著小说等;二是班级小学生的捐赠、分享,由学生署名后放置在图书角;三是家长捐献并记录。班级图书资源筹集完毕后,需要推选图书管理员对书籍的借阅工作做好整理,促使学生们广泛阅读、文明借书。
(2)课外阅读课。课外阅读有助于教师加强学生的拓展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课外阅读课的频率可为每周1-2节。课中教师可为学生分享阅读好书,指导学生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准备笔记本去摘录,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有效约束学生阅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立足于阅读文本中的某一点,在拓展阅读内容、拓展阅读空间、拓展阅读方式中,引导学生深层理解文本内容,突破阅读重难点。在广泛式阅读中,积累学生丰富阅读量,助力小学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以此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赖文沁. 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建议[D].上海师范大学,2020.
[2]赵艳艳.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拓展阅读调查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8.
[3]史倍倍.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任务设计案例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