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初
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实验小学
引言:最近几年,在计算机领域出现的诚信缺失问题十分多,各种流氓软件层出不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诚信教育显得十分重要。然而,从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实际情况看,很少会有教师会渗透诚信教育,教师意识不强、学校不重视、家庭教育无法发挥作用,都成为目前信息技术教学课堂诚信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就对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诚信教育渗透进行了针对性研究。
1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诚信问题与误区
笔者通过访谈的方式对某学校部分同学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学生对诚信的认识以及诚信缺失的行为。
首先从思想层面上来看有81.2%的学生认为应当从思想层面出发重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诚信教育。其次,超过90%的学生在调查中表示,自己曾经购买并使用过盗版电影、盗版书籍。最后,从诚信主动性角度看,超过90%的学生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讲诚信。但当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或者出现诱惑时,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则。
2 学生诚信缺乏的主要原因
2.1 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在最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传统道德秩序出现了不适应性,而目前并没有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匹配的“诚信”道德观。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对事物缺乏判断性,因此一旦新鲜事物出现,就会被吸引,忽视诚信问题。
2.2 家庭教育因素影响
目前,很多家庭都不是十分重视对诚信教育投入,一些家长因为受到观念影响而普遍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学习的好,成绩突出,受到教师的表扬就可以了,而将道德培养放到了第二位。另外,很多家长忙于自身事业发展,无暇对孩子进行约束与管教,忽视了孩子们的自有发展的心理与精神需要。
2.3 学校教育因素影响
很多学校目前对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诚信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在开展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给予高度重视,这也是诚信道德成效较低的主要原因。其次,教师自身诚信教育理念落后,不重视诚信教育自身重要作用,很多教师主要还是将重点集中了信息技术教学上,没有将诚信教育作为一般的课程任务进行教学。
2.4 个人道德因素影响
从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看,他们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也导致学生们并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来说较为稳定的思想道德体系。而在信息技术时代,现实环境与虚拟社会彼此交织在一起,在这样大背景下,学生往往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3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诚信教育策略
3.1 完善社会环境
加强信息技术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而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在学校与家庭环境,营造一个较为理想的诚信氛围。笔者认为,在编制信息技术课本的过程中,就应当将诚信教育相关知识融入到其中,可以在教材当中单独甚至专门的一章,这种做法属于一种强制性措施。另外,政府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应当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校诚信范围,适当加强与家长的联动,不断提升家长对子女道德培养的认识等等。
3.2 利用家庭教育
其次,还应当最大程度上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应当在自己孩子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帮助孩子们形成较为理想的个性特征。从最近几年实际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逐渐开始重视对孩子诚实守信方面的教育,也认识到了诚实守信的重要作用,但是却没有以身作则,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模糊了孩子们对与错的标准和界限,所以,家长应当从自我做起,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正确榜样,引导孩子们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诚信原则。
3.3 加大学校教育力度
学校是开展信息技术诚信教育的主体,因此应当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渗透诚信教育。首先,从教学目标角度出发,重视诚信教育。教学目标是判断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重要纲领,应当在其中规定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其次,从课程内容角度看,则应当采用个循序渐进的方式,在信息技术入门课程上不断强化学生们的诚信认知,在信息技术实训课程上帮助学生们树立诚信意识,在自行操作的过程中则应当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再次,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常用的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项目教学法、实际操作体验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最后就是应当转变传统教学评价方法,要对已有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进行重建,还应当对教学评价管理加以合理创新。
3.4 提升学生个人素质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包含的内容:行为规范、合作互助、终身学习、爱国主义、诚信教育。在诚信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创造一个完整的课堂环境,创造一个诚实和教育的精神环境。例如:学校可以建立相关校本社团, 利用当下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热点事件等推广网络道德行为,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参考借鉴。在教学中将社会上能够影响学生价值观的“正能量”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正确掌握互联网道德标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教材方面,通过第二册中的《齐鲁信息大搜索》一课的学习,学生要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搜索文字信息、图片信息。生活中,通过网络搜集信息时一些多余的超链接、图片、广告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获取信息的效率和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自己所搜集到的数量庞大、杂乱的信息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准确的判断、鉴别,杜绝对信息的盲目依赖和信任。而《工具下载速度快》这一课,更加直面了网络上的盗版软件、侵犯著作权等行为。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强调信息的选择能力,让学生明白网络上搜集到的图片、文字、视频等信息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保护作者的版权,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
总结
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与核心是诚信教育,诚信教育是否发挥自身效用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教育今后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不断加大诚信教育力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当中,培养出更多诚信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琴.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诚信教育[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7).
[2]程琴.在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诚信教育[J].新课程导学,2017(1).
作者简介:
刘飞初(1992年——),女,二级教师,任教于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实验小学,工作以来,联系实际,认真研究信息社会责任以及如何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