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宜阳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0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室实践、商业设计
摘要:本文为教研项目实践报告,探讨研究产教学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及具体实施方案,结合视觉传达专业的特性研究如何打通市场需求和课堂的联系。重点介绍了工作室的运行模式及成果。探讨校企合作的相关问题。
一、视觉艺术类课程在教学中所具备的优势及存在的具体问题
由于视觉艺术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各大学学院开设了艺术设计类学科,培养专门的艺术设计人才。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学院派教学的优势及具体问题也逐渐清晰起来。
具体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体系化:在课程设置上包含了某视觉艺术类科目所必须的所有基础课、理论课和实践课。在理论层面了解该学科的一整套知识。知识结构完整且学生具有自我进步的可能性。在教的过程中课程体系不断自我完善,发展到现阶段各专业由笼统的专业概念到进行了细分专业。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视觉传达专业,由最初的较笼统的平面设计专业概念到现在细分为广告专业、数字媒体专业一部、视觉传达专业。
具有审美能力:在基础课的教学中从绘画入手,极大的提升学生对于美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于画面的理解。因此在进行具体的艺术设计时,学生有着“第一感觉”的审美,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软件操作员。
学生对艺术和设计有着一定的认识:经过系统的训练,学生能够对艺术、设计产生一定的认识,并促使他们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有可能产生真正的设计师,而不仅仅只是一个从业者。优秀的学生可以更快的适应工作和在短期内有长足的进步。从业的学生能够有一个在艺术上追求上进的意愿。
存在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实践:这里所说的实践是指和社会接轨的实践。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而并没有结合社会的需求来进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作业实际上就是一种实践。这种实践是将课堂上所讲授的理论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更好的理解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虽然表象上是实践,但本质上仍是理论学习。把这种理论性的学习运用到满足社会需求当中去,这个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知识用来解决了具体问题才是有效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发现自己欠缺什么,实践才有使人进步的可能。
原创设计和创意设计较少:受学生能力的限制,具有想法的设计较少,甚至有学生把套模板当成了设计的必然且唯一手段。当艺术缺乏想象之后就失去了灵魂。绘画如此,设计亦如此。有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重视技术的传授,却忽视了设计理念的传授。综合这两方面,才会导致具有创意的、新视觉的作品越来越少出现。
二、产教学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结合前面所述视觉艺术在现实社会中所具有的实用性和视觉艺术类课程在教学中所具备的优势及存在的具体问题等有关内容,我们在研究新的教学模式时必须考虑使产、教、学三个部分产生必要的联系,使之相互促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吸收学科知识并从社会需求层面来使自己真正学有所用。
这里的“产”是指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个成果不仅仅是完成一个课程的设计或作业,而是指在和社会接轨后,学生的作品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因此在“产”的产生过程中对教师及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能只按课本授课,要结合市场来教授;要求学生对高标准的视觉艺术成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至少要认识到校内作业和校外业务在质量上的不同,并努力达到高标准要求。
产教学一体化能有效地将课堂、实践、生产结合起来,将技能及生产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必须用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大学教育的规律。在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产教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积极意义。
锻炼了师资队伍,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文能武”,既能教授理论,又能动手实践、了解社会需求。全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以适应和满足“产教学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三、产教学一体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学生进入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实习:现在国家大力提倡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仅积累了专业技能在实际运用中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市场进行了接轨。在参与企业生产(生产包括了艺术设计等知识型生产)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转变为生产力以及本专业所在产业的运营模式。不管是将来就业,还是自己创业,都为自己开拓了眼界和指导了方向。在企业的实习实训本质上是课堂的延续,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对学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对学生进行培养,在短期内是一个不小的负担,除了时间成本外,人力成本和场地、设备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此,校企合作受到现实条件的极大限制。能够完全吸收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必定是具有一定实力的大型企业,大部分中小企业很难参与到校企合作的项目中来,毕竟企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所以在现实情况下,校企合作不能够成为主要的产教学一体化的主体,它只能是一个有力的补充。
学校自主建立相关工作室,在工作室中进行实践:经过观察,由学校教师牵头组建专业工作室是一个更适合校园体制的产教学一体化教学形式。这里我们要抛弃一些陈旧的认识:工作室是承担实践课堂教学的地方。事实上这种认识把工作室的功能给简化了。工作室不仅是承担实践课的教室,它更是一个小型平台,连接课堂和社会的一个窗口。前面论述的校企合作是由外向内引进资源,而工作室的组建和运营则是由内向外拓展资源。工作室由专业课教师负责组建并运营,由学生参与其中作为主要工作者。根据专业不同,工作室的主攻方向也不尽相同。但要体现其“平台”的功能则必须要和社会接触。通过互联网或线下个人社会资源引进一定量的生产业务并以商品的质量要求来要求学生们完成的艺术设计作品。这个过程同样能够达到校企合作的效果,但所需的成本更低,学校可控性较高。从艺术设计的专业为例来说,互联网是一个重要的资源来源。网络上有发布的大量设计征稿信息可作为工作室对外主要业务;同时,设计素材的创作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设计不光是完成甲方需求的设计,也可以为其它设计师提供设计素材,具体方法为创作设计素材(原创摄影图片、版式、字体等)发布到相关平台(比如站酷网、花瓣网等)供设计师下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全程参与指导,不仅能使学生能力提升,同时也锻炼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协调团队的能力。
工作室的主要问题在于受学生基础能力的限制而不能够吸收全部的学生参与进来,只能是着重培养小众的精英学生。因为需要完成来自于社会的任务,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并不适合参与过多的具有商业性质的设计任务,但可以参与其它的实践,比如竞赛类作品的设计、素材类作品的设计等。
综上所述,从可控性及功能性上来比较工作室是更适合学校的产教学一体化形式,可作为主要的形式来实施,而校企合作则作为重要的补充形式来实施。
四、结束语
培养实用型人才离不开长时间的实践训练,产教学一体化的学习模式从工作室实践项目来看是绝对正确的教改方向。从设计本身来看,它对应的是服务行业,除了必须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外,培养学生能通过实际动手来解决市场需求问题的能力才是我们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模式的关注重点。
参考文献:
《求知导刊》 产教结合一体化教学新模式的探讨 邹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