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效课堂中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桂偲佳
[导读] 本文从写作材料准备、教学过程及评价三方面进行阐述
        桂偲佳
        罗定邦中学         广东省佛山市          528300
        摘要 本文从写作材料准备、教学过程及评价三方面进行阐述,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写作材料方面,教师立足于课文,挖掘课文中话题和语法等写作素材,结合学情制订写作导学案,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写作。在教学过程方面,本文结合过程教学法、三步写作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课中。在写作评价方面,贯彻多元化评价机制,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取长补短,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关键词:写作素材;过程教学;三步写作法;小组合作;多元化评价

        英语包括听、说、读、写四部分,“说”和“写”属于输出部分,其中“写”的要求最高。新高考英语写作含应用文写作和读后续写两部分,共40分,约占试卷总分33% ,都是从语言、内容和连贯进行评分,但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的英语作文水平差强人意,问题主要在于语言方面的词汇匮乏,语法错误多,词、句使用不当,复杂句使用能力弱;内容方面的文章内容漏写或不充实,甚至是偏题;篇章方面的语篇不连贯,多为单词、句子的堆砌。这就使得分值高、要求高的写作部分成为了学生的一大难题。
        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考虑写作材料的准备、写作课的开展及写作评价三个方面。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写作材料的准备:
(一)从课文出发,充分挖掘课文的语言素材,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
        “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提高知识输出,必须要有足够的输入,广泛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最好的阅读材料就是课本。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线话题,这些话题题材广泛,涵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而且贴切学生的现实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作为他们写作之前的辅助材料最合适。
         因此,教师应从课文出发,挖掘其中可用的写作教学内容,提炼出有用的写作素材。例如在U1的主题是lifestyles,涉及不同的生活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写篇记叙文,描述自己一天的生活,也可以让学生写篇议论文,比较课文中的生活方式,并陈述自己倾向哪一种生活方式,哪一种生活方式更健康。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较好的理解了话题内容,自然也就文如泉涌。
         同时课文也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语言素材,学生除了掌握此话题相关词汇外,还可以通过感知、分析、归纳的方式发现语法规则,通过课文学会如何运用。例如在U1重要语法是一般现在时,学生通过阅读Lesson1 A Perfect Day 和Lesson4 City and Country可以更好地理解一般现在时的使用,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学以致用。
(二)结合班情、学情制订作文导学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技能的训练。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应该结合学情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教学内容,对待不同的单元话题、重点语法、作文类型和要点、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薄弱处制订作文导学案。例如针对学生写作句式简单、不连贯,导学案可着重训练如何引导学生用高级的复杂句去表达。以U7 The Sea为例,笔者制订此单元的作文主体为海洋生物的保护,重点语法为定语从句,同时也加强练习一些常考的语法,像被动语态、非谓语等,并强调连接词,让学生对句子内部和句子之间的连贯性有所重视。相信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在写作中会有意识地运用高级词汇和句型,并对复杂句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
二、在写作课形式方面,运用三步写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过程教学法。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设计好作文题后,运用“阅读、背诵、写作--讨论提升--写作”的三步写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过程教学法开展英语写作课的教学。
(一)理论基础
        过程教学法(process approach)重视在写作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以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在语篇结构搭建、语言素材的组织、句子的表达、提纲的撰写等写作环节进行思考、讨论,从而指导学生提升自己的写作。
        “阅读、背诵、写作--讨论提升--写作”三步写作法涵盖三个教学环节,同时调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开展阅读、背诵、讨论、写作任务。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所给文章进行阅读或背诵,吸收、加工其中的语言素材、思想内涵等,为自己的写作准备好语言素材。
        小组合作学习法主要在于小组讨论,英国学者Britton教授指出“学生口语中的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写作的基础。”。通过小组内、师生间的讨论、质疑、释疑等,开展头脑风暴,集思广益,降低学生再次写作的难度。
(二)教学实操
基于上述理论,采用“阅读、背诵、写作--讨论提升--写作”模式的写作课有以下三个步骤:
1.课前阅读、背诵、写作(课前)
(1)阅读和背诵:学生再次阅读本单元已学课文,为之后写作的话题内容和语言表达做准备。例如U8 Adventure中涉及很多的extreme sports,语法重点是定语从句,语用重点是对偏好的表达。同时阅读本单元写作导学案上的给出的学习材料(一篇范文、本类作文的篇章结构和常用的语言材料),并努力将其背诵下来。
(2)写作:在阅读和背诵的基础上,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写作任务。
2.课中讨论提升(课中)
(1)范文分析:教师分析导学案上范文的篇章结构、好词好句、复杂句等。
(2)讨论和展示:引导学生针对自己习作中的体裁、时态语态、人称、文章结构框架、信息的整合、句内句间衔接、信息点的翻译,尤其是句子提升中的复杂句的使用,开展小组讨论。展示组各选一名代表在黑板上展示教师指定内容,其他学生自主复习导学案上的范文和句型,并仔细察看黑板上的展示内容,为点评和质疑做准备。
(3)点评和质疑:点评组派一名代表上台点评,点评主要针对信息的整合(包括所给文章内容的合并、拆分与扩充,句间逻辑关系等)、句子的翻译(包括人称、时态语态、词汇句型等)和篇章的连贯(恰当使用关联词),并为展示组打分。在点评过程中,其他学生可提问,或给出自己的建议与意见。此环节旨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集思广益。而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实现真正的分层教学。同时也把传统的“一言堂”提升为生动的“生问生答”形式。
(4)拓展提升:教师在学生点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补充,尤其是对重难点的讲解,并准备巩固练习,让学生再次操练。
3.写作(课后)
(1)检查修改:学生自己再次检查自己的写作内容,并进行修改。
(2)再次写作:教师布置一篇同类作文让学生再次操练,并收上来进行批改。
三、贯彻多元化评价机制,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
    批改作文是教师最头痛的问题,传统全批全改学生只看一眼分数,对教师修改之处毫不在意,导致同样的错误屡次再犯,所以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亟需改变,笔者强调多元化的评价,将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结合起来。
        写作过程的自我评价包括对自己的写作态度、写作活动的参与度、写作方法的运用、写作词句的积累、自我评价表的使用、小组合作活动等的评价,使学生不断自我认识、监控、纠错、反思,学生可以根据自我评价的结果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调整,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程度,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学习目的,有利于学生课后的自我学习。同时扩大测试的范围,减轻老师的负担。
        学生互评,即“同伴评价(peer assessment)”。在课堂上,学生对黑板上同学所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和质疑,就是学生互评的一个部分,点评完毕后,点评的学生还需针对展示的书写和内容进行打分,并根据质疑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给其加分。在教师的引导下,此举能激发每个组员潜力,真正做到整体和个人的共同进步。学生在互评作文中,在英语语言运用方面,通过更改和分析他人的作文,复习已学知识,取长补短。在学生整体素养方面,互评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让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教师的点评是最高层次的一个评价,主要是在课堂拓展提升环节和对再次写作的批改,前者是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一个升华,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后者则是个反馈的过程,对学生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情况的一个检查,从而能更好地规划后面的学习内容,这也是以生为本理念的贯彻。
        在实践中发现这一部分往往最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北师大出版社. 2005.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1,2(必修模块)(第二版)【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高旭阳 “外语写作中同伴评估量规的开发和研制”,《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年第2期
         [3]  刘上扶. 1998.  英语写作论 【M】.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