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美丽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石台实验学校 235000
摘要: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并且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关键能力之一,而核心素养下的责任和担当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责任如山”简洁的四字直接道出了人生之重,要肩负起“责任”才可以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拥有更高的人生品格及境界。而成长即代表着担当,担当又意味着责任,将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提升上来,既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点,又是促进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正是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的课程,因此,将责任担当意识渗透进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是十分有效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学;责任担当
前言:
孟子曾说过:“君子有终身之忧”社会中的每个人对责任的认知和表达不尽相同,但是不同的身份角色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是相似的。新课标中倡导的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即是核心素养综合发展的重要基础。责任感的重要性正是在于它存在于人类生活的个角落中,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培养其良好的素质与责任担当意识的重要时期。而学生的责任和担当不仅仅是好好学习,做优秀上进的学生,同时在社会中应当作为一个文明合格的公民,要为环境建设和人文建设尽一份责任。在家庭中应当作为优秀的子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父母分担忧愁。
1通过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观察、体验生活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社会是学生应该拥有的重要能力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促使学生更加身临其境的对生活认知和体验,以此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观察社会以及生活的能力。这样,学生在集体环境下可以感知到强烈的自我认同意识,认识到自我价值,并且培养其热爱集体,对集体和社会有责任感、有担当[1]。例如在《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体验作业,引导学生调查身边的人是怎样建设国家的?并且在国庆节期间是怎样度过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制作调查表格,其中包含被调查人的职业、具体工作以及国庆节的工作生活安排等等。这种方式不仅促使学生了解到更多职业的责任与担当,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因此,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实际生活中的教育案例,可以有效帮助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2运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渗透“责任担当”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已经运用至教育行业的多方面中,将多媒体技术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有效增强学生的专注力,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201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真实案例,如守岛三十二年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以三代人、三十二年的驻守为中国守护孤岛;守望乡村教育十七年的张玉滚,用自己的肩膀挑起了山乡的未来;完成“史诗级”备降的英雄机长刘传健,用自己的坚守和执着在万米高空的险情中创造了传奇等等真实英雄的事例。为学生播放讲解这些真实的责任与担当英雄案例,以多媒体教学形式引导出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向英雄人物致敬学习,树立责任感与担当意识,并渗透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家的富强未来和民族的振兴离不开每一个人的责任与担当。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对责任担当意识理解吸收更加深刻,将责任担当意识真正与身边人或事物进行结合,并形成榜样的力量。
3引导学生由教材延伸开展合作探究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存在着看待问题比较片面的劣势,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将辩证思维与责任担当教育渗透进入课堂教学之中。利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在互相沟通、交流中学会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进而培养其辩证的思维方式[2]。例如:在《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减少白色污染的实施方案”为讨论话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全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会综合的对待事情。并在讨论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为责任担当教学做好基础。
4将“责任担当”结合英雄故事传递给学生
作为教师,有效运用社会热点话题和人物事迹对学生进行责任担当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实际生活实例为学生阐述责任担当的概念更易被学生所理解接受。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立足于当前疫情情况,通过向学生讲述抗击疫情中各行各业的“英雄”事迹,以此号召学生向英雄学习,并树立良好的责任担当意识,将个人理想高度升华。教师可以通过观看防疫视频、开展防疫班会等形式进行教育,不仅有效帮助学生了解病毒及防疫方法,同时促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与担当意识。
5以游戏形式渗透“责任担当”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游戏类的教学方式兴趣极高,通过游戏活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与同学和教师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促使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思考,或将身边同学作为榜样目标,影响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例如:教师可有计划的组织开展“实话实说大冒险”的游戏,以听音乐依次传递,传递到手中的学生展示教师提前安排的“家务记录表”并且向同学讲出坚持做或者未坚持做的家务,继而在游戏结束之后安排游戏收获的分享时间。以此激励学生的家庭责任心,并理解承担家庭责任不是一时之举,是需要有长期坚持的负责任的态度。同时在此过程中理解父母的辛苦与付出,进而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安排以责任担当为背景的趣味游戏,对提升学生责任担当意识作用极大。
总结:
综上所述,责任担当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而将责任担当教育渗透进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有很多方式,教师应不断探索与创新,运用新型教学方式将素质教育引入至教学过程中,真正达到新课标中倡导的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婧.谈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责任担当”[J].才智,2020(03):184.
[2]王成.《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责任担当”——《做诚实的孩子》教学片断及反思[J].华夏教师,2018(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