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指导家庭教育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陈乃强
[导读]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陈乃强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河头镇中心小学  524369
        摘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家校联系的重要性。为了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更有效地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小学班主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和家校联系手册等方式加强对家长的指导。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前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家庭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但仍然存在着重智轻德、爱而失度、家庭环境令人担忧等问题。本文根据当前国内家庭教育的现状,对班主任如何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家庭教育现状
        当前,国内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家长学历层次上,学历层次普遍不高。父母的文化程度均不高,缺管独立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受学历、经历等方面限制,在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上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成人”与“成才”的重视程度,影响着的孩子成长路径。二是在家庭教育理念上,缺乏全面的教育观。七成以上家长要求孩子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半数以上家长希望当班干不要占用太多时间,说到底还是“学习中心论”,不愿孩子服务他人、自我牺牲;重智商、轻情商培育,与孩子一起玩的不足四成,陪伴孩子明显不够,对孩子心理层面的关照更少;十分重要的习惯养成,学校与家长重视都不够,已经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后果。三是在家庭教育的方法上,简单粗暴的现象较普遍。家长想教育好孩子却不懂科学,常常是越帮越忙或帮倒忙,亟需在教育技术层面、技巧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四是在家校互动方面,家校沟通联系不够紧密。家校联系不够紧密,尚没有形成合力,形成家校共育的格局变得十分迫切。所以,家庭教育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家庭教育的方法还不尽科学,父母双方共同承担家庭教育责任的局面还没有形成,开展家长教育的途径还不够广泛与便捷,家校共育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家长对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的愿望比较强烈。大部分的家长认为家校协作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很大作用,而单一由学校或家庭开展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家庭教育被摆在了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部分家长认为在指导家庭教育方面学校的指导非常重要、不可缺少,多数家庭已经通过学校获得了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帮助,家长希望搭建家校社共育的平台和纽带的呼声很高。因此,总体上,家长想教育孩子,有教育孩子的良好氛围,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并形成了构建家校社共育的平台的强烈呼声。


三、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途径
(一)家访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校教育品质,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衔接,增强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教师可以采取家访的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教师们可以采取“电话预约,逐户登门”的方式深入到学生家庭,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在校表现,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在校生活。同时秉着“关心、爱心、耐心、细心”的原则,通过“拉家常”的方式,细致友好地与学生、家长深入交流,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思想动态,并适当地对学生给予表扬或委婉的提醒。对困扰学生和家长的问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科学、细致地讲解答疑,帮助学生和家长化解亲子矛盾,解开心结,增进亲子感情。此外,还可以诚恳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家访,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长或监护人的沟通,密切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家长或监护人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从而共同管理好学生。
(二)家长会
        中学阶段,孩子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与家长也渐渐有了隔阂。但其实每一位家长也都为孩子的学习付出了众多心血。家长会,年年开,尤其是期中考试过后,以分析成绩为主线,开家长会成为约定俗成的惯例。家长会,顾名思义应该是为家长而开设的会议,其宗旨是让家长了解学校,还有老师,孩子的学习、言行、心理等情况,取得他们家长对班级的支持当是家长会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现有的考试制度下,成绩、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学业是否优异的唯一标准。班主任、家长、学生都在乎。但开家长会除了从班级层面分析学习成绩、肯定优势之外,更应该在成绩之外,与家长共同探讨交流如何更好地关心孩子平时的学习,尤其是心理的变化。
(三)家校联系手册
        为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向家长、社会展示良好形象,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家校联系手册》培训。对填写情况进行总结,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家校联系手册》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上进的动力,是家校联系的纽带。教师要结合平时客观记录的第一手材料,让信息全面、丰富、充实,认真填写《家校联系手册》上的每一部分。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把与家长的结合作为整体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把所有学生的家庭分门别类,指导其家庭教育。对文化程度较高处于工薪阶层的家庭最好建立联系卡,定时互通情况;当家庭经济状况高于适中水平时,提醒家长在为其子女提供生活条件方面给予必要的节制。对非常态家庭的子女,教师要认真观察、分析学生引起障碍的原因,用教师的爱弥补家庭的爱的不足。无论遇到哪种情况的学生和家长,教师都要创设各种条件,使学生的身心最大可能地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钱辉. 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指导家庭教育[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7(4).
[2]雷丽花. 浅谈小学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策略[J].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 000(008):139.
[3]姚文怡. 分析小学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策略[J]. 下一代, 2018, 000(007):P.174-174.
[4]袁媛. 浅谈小学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09):P.17-17.
[5]韦秀明. 谈谈小学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22):P.1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