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 李猛 靳珑珑
[导读] 美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

        李猛  靳珑珑
        禹城市龙泽实验学校   房寺镇白塔寺小学 251200
        美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力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的探索的方法,利用各种艺术语言创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
        一、助学生兴致盎然
        学生作画,开始大多是靠热情和兴趣。但学生的特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每个时期都保持高涨的热情和兴趣,热情和兴趣减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思路不宽、眼界没有打开。学生便会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欲望。所以在教学的内容选择上要注重趣味性,寻找新异和变化。要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中一些“看上去”枯燥乏味,简单易懂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开放的形式,给学生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教学中因势而为,采用多种方法引导。
        1、音乐引趣。实践正明音乐能使人产生兴奋,;愉悦等情趣,美术课上用音乐来感染学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七年级《春天的畅想》一课中,播放与春天有关的音乐,使学生产生了各种情趣,为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有利保障,并使学生创作激情无比高涨。
        2、社会调查引趣。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体现美术与美术文化的联系。使学生尽可能的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更好地来学习。我在七年级《收集交流——设计标志》一课,采用此方法。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寻找社会公共场所、机关厂矿各种标志企业公司图片、实物。
        学生通过课前充分、认真的社会调查,结合自己所学知识,美术技能相结合,尝试自己设计、策划,使学生体会美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进一步了解美术文化,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画家事迹引趣。著名画家在人格、意志、毅力、艺术追求等几方面的独特之处,都会使学生产生由衷的敬意,通过介绍画家的事迹,打动学生,从而激发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也是一种巧妙而有效的方法。例如欣赏徐悲鸿作品时,可以先讲一段徐悲鸿为中国人争气的故事:?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他年轻时曾在法国留学,那时候,由于中国政府腐败无能,中国留学生常遭到外国人歧视和侮辱。 有一次,一个外国学生向他挑衅说你们中国人愚昧无知,即使是把你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什么大器。徐悲鸿听了非常气愤,他毫不示弱地说:“先生,你不是说我们中国人不成器吗?那好,现在,我代表我的祖国,同你比试比试,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从此徐悲鸿更加发愤学习,决心为祖国争光,为中国人争气。
        有志者,事竟成。在几次竞在考试中,徐悲鸿都获得了第一名,他的油画展出时,轰动了整个巴黎的美术界。许多观众都惊叹:“中国人真了不起!”
        听完故事,每个人都带着对徐悲鸿的敬重之情而去欣赏他的作品,学习效果自然大有提高。
        4、表扬激励引趣。在讲评学生作品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采用多表扬、多商量的方式引导学生绘画,鼓励学生对一些别出心裁的画法、立意给予肯定。

并且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种美术比赛,每次学生获奖时,在校内,张贴喜报,让学生体会到创作收获的喜悦,保持了较高的创作热情。浓厚的学习兴趣会带给学生愉悦性,又会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的提高又必然会促使其自觉、主动地去探索美术的奥秘。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利用多种形式、方法,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要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设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性的学习美术这一课题,作为美术教师就必须从满足学生需要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教学,良好的教学模式中必须有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师要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使他们的眼、脑、手都动起来,自主学习,美术课上经常有让学生动手描绘,制作一些形象的美术活动,教师根据其特点,合理创设一些问题,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激起更进一步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探索、创作的欲望,使探索性学习获得成功。
        我在教学八年级《欣赏与评述》一课时,从《蒙娜丽莎》一画谈起,让学生对《蒙娜丽莎》一画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们不仅仅谈到《蒙娜丽莎》用笔、用色,还发表各自对 蒙娜丽莎 的感受,有的学生从人物造型、用笔柔和、意境幽深等理由表示喜欢,有的学生从人物过于写实等理由表示不喜欢,还有学生说如果他来画,会选择其他的……,从这些发自学生内心的谈论中,我作为美术教师深感欣慰,我很喜欢这样的教学场面,因为学生已经融入到课堂中来,而且是那么生动。
        让学生们在每一堂课都有精彩的表现,激励、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应有的收获与进步。
        三、营造良好氛围
        良好的环境是学好美术的重要条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特点内部和外部环境。首先在美术学习活动室内创设高雅充满情趣的艺术氛围,如在墙壁上贴上知名艺术家画像、名画,学生的优秀习作等,其次提供创造活动环境,一般在专用大画室或学校大礼堂,把平时封闭的课堂加以开放,有利于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合作,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气氛里自由呼吸,引发学生创作灵感。有助于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个性和创新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到学习探索、创意构思的自由创作中去。
        四、注重总结、评价
        在美术课学习中,最终要解决某些问题。通过几堂课,学生是否具备了多少绘画技法和有什么好作品并不重要,关键在于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研究,探索问题的意识。所以在总结评价一作品应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不以最终的制作,绘画成品为评价好坏,根据每件不同作品的创意、制作难度、制作过程、制作技巧、色彩搭配、创新的成分等加以综合评价。以鼓励表扬、展览等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培养对社会自然热爱,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嘉瑜.中考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读写算,2020(30):8+10.
[2]黄乙.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41):134.
[3]吴丽娟,宗洪玉.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9):88-89.
李猛(1979.6),男,汉族,山东省德州禹城市人,本科,龙泽实验学校中学,美术教育研究
靳珑珑(1976,6),女,汉族,山东省德州禹城市人,本科,房寺镇白塔寺小学,美术教育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