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中学生阳光大课间有效组织实施策略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汪华勤
[导读]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
  
        汪华勤
        重庆市珊瑚初级中学校   400060
        一、研究背景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精神,深入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并切实推进我校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活动,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校实际,充分展示学生健康、文明、阳光、向上的精神面貌。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原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演变形成的学校体育活动新形式,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一部分,具有促德、调智、健体、审美等功效,对调节学生学习节奏、缓解疲劳、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以及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学校体育工作中应该怎样开展阳光大课间?有什么方法?学生何时才能见效?我们几位教师带着疑问,决定开展珊中学生阳光大课间有效组织实施的策略性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概念界定
        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健康的内容:营养平衡、适量运动、睡眠健康、身体健康、生活方式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健康、性健康。健康之间的关系:营养平衡、睡眠健康、身体健康是基础;性健康是润滑剂;适量运动是关键;生活方式健康才能保证永久的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是最高形式,道德健康是最高境界。
三、研究目标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坚强和有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
        2.开展阳光大课间体育运动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3.开展阳光大课间体育运动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在每天都能到室外去,保证学生每天能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4.建立评比表彰制度,对在阳光大课间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班级给予表彰奖励,以唤起全体老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支持阳光大课间体育运动的开展。
        5.形成校园健康文化,督促学生形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课题组形成的研究成果,编入学校校本课程投入体育课使用。
        6.撰写实效性的研究报告,探求出我校体育与健康的校本课程科学矫正视力的初步模式。
         四、研究对象
        七、八年级步行街校区全体学生
         五、方法措施
   (1)理论培训,学校、家庭、老师共同参与
   (2)心理指导,科学合理的安排日常生活
   (3)运动锻炼,确保每周锻炼次数和时间
        六、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2016年9--10月,研究内容:组建研究小组,查找资料,撰写研究方案,不断修改和完善方案,上报方案申请立项。
        (二)研究阶段
        2016年11月—2018年10月,研究内容:
        1.研究成员培训学习阶段
        包含对影响过程、方法、策略,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找出阳光大课间对于学生的影响的依据。
        2.实施阶段
        制定研究内容、实施训练计划、达成阳光大课间锻炼措施与目标。
        3.根据课题研究设计
        收集过程资料及研究成果。
        4.总结阶段
        2018年7月,研究内容:对资料进行汇总,撰写结题报告,做课题结题课件,撰写发表与出版论文,作好结题的相关准备工作,等待评审。
        七、研究成果展示
        我校阳光大课间活动时间每次30分钟,包含四个部分:花样跑操、自编操、身体素质练习、班级特色自主活动。活动形式有:集体练习、分班练习、分层练习、分组练习、分项练习,真正体现“一班一特色”。
        入场:全校师生随着音乐有序到达操场。

(4分钟)
        第一部分:花样跑操(6分钟)
        因地制宜的花样跑操是我校一直坚持的传统跑步锻炼项目:当出场音乐响起,学校领导、老师们和同学们一起踏着整齐的步伐按规定路线到操场进行跑操。
        因我校场地局促,跑操时分成三种形式:一是场地中间进行开合往返跑,二是围绕操场在跑道上跑步,三是围绕教学楼和学校花台进行自然地形跑。
        经过长期锻炼,提高了学生持久奔跑能力,促进心、肺、血液循环系统的发展,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同时也磨练学生勇敢顽强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第二部分:自编操(4分钟)
        我校自编操是基本体操艺术化、健身化、实用化、灵活化趋势的反映,也是一项具有实用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
        其编排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音乐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含有时尚元素气息的乐曲。自编操动作、队形都是学生自己创编、老师指导,编排时也充分考虑到对身体各部位的锻炼。
        学生长期锻炼,能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改善体形体态,矫正畸形,调节心理活动,陶冶情操,加强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自编操的动作、队形新颖,给我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展示我校学生阳光、向上的精神面貌。
        第三部分:身体素质练习(3分钟)
        身体素质练习项目是我校建校20余年来的传统项目。师生不分季节,长期坚持在大课间进行有针对性身体素质练习,提升了学生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真正做到让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成为巩固和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发展专项体能素质的重要平台。练习内容:俯卧撑、俯式登山跳、收腹跳、深蹲跳等。
        第四部分:班级特色自主活动(10分钟)
        通过班级特色自主活动,既可以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又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在活动期间安排了包括传统体育、体育健身、体育棋类等多种形式多种项目的体育运动,不仅体现了人人参与、班班展示、项目多样的特色,又突显了参与面广、趣味性浓、活动量适度、安全性强的特性。
        退场:全校师生在舒缓的音乐中有序的退场。(2分钟)
        大课间活动练习密度85-90%,最高心率150次/分钟,平均心率130次/分钟。
        八、课题研究影响和效果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十、课题存在的问题及意见
        要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与开展中需要处理好的几方面:
        1.学校领导、班主任等的支持
        2.训练强度与学生适应性的把握
        3.训练坚持的策略和推动
        4.以自我成就促进学生兴趣的提升
        5.阶段完成后学生后续的实施建议
        珊瑚中学阳光大课间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面很广,内容也很多,要有效组织开展必须得到全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活动才能有较地进行。让每一个珊中学子润养在缤纷的珊瑚海,是珊瑚人的心愿。虽然我校受到校园活动面积小这一客观条件的限制,但在智慧的珊中人努力下,我们的大课间活动项目操作性强,锻炼效果显著,同学们热情高涨,兴趣浓厚,欢欣愉悦,真正体验了快乐与健康。
        
【参考文献】
1、田珊  体育运动与人的健康素质初探 [J]  体育与科学 2003年02期
2、红春  有氧运动与健康促进[J] 中国临床康复  2004年18期
3、夏强  人体生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4、王育良 李凯  眼科屈光诊疗手册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 110~111
5、刘美玉 医学物理实验教程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5 66~71  
6、冯建 河南省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D] 河北师范大学 2010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