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宏伟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安边小学(陕西 榆林) 718605
摘要:创新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促使学生走向独立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因此,创新日益成为当今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把创新教育纳入小学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固定思维模式的界限,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教师,你必须从自己的教学入手,以时间和教学模式的构建为导向,以思维的发展模式,激活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逐步实现高效学习。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培养方式
引言
传统的小学教育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往往强制性的向学生灌输知识,严重扼杀了学生崇尚自由的天性,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反感,他们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之下,对于他们身心的发展都极为不利。通过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进而形成差异化思维,那么学生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才能保持澎湃激情和高昂斗志,其未来发展之路必然会更加的广阔和光明。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应试教育观念仍然存在
虽然新课改推行已久,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则不难发现,以分数评价学生能力,区分学生层次的陈旧教学观念仍旧存在。在这种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教学模式的设计过于单一枯燥,并且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重视,单纯传授应试技巧和解题思路,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成长,导致学生在学习当中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完全不能形成自我理解和认识。教师还会以分数去区分学生的层级,分数好的学生,教师会对其肯定并且进行鼓励,分数较差的同学,教师就会对其否定,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缺乏宏观性,不仅会影响教师的判断,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滋生负面情绪,进而产生厌学心理,与教师的关系也会随之疏远。
(二)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新课改的推进和发展下,不仅对现代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在当前的教育发展中,随着教学理念的革新和教学手段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小学教学,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来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但是实际上现阶段很多的教师其专业能力与新课改要求相差甚远,导致教学模式滞后,无法为学生带来高质量的知识传授,影响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二、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意义
小学一直是为了提高意识,每一个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只有正确的学生才能得到奖励,一旦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有所出入,就会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使学生们害怕老师,在学习时也以死记硬背为主,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呈现明显的趋同性。对一个国家来说,创新是其发展的动力,创新人才越多,国家建设就越快,国际影响和激励也就越强。这意味着促进创新思想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对于那些不知道自己有好奇心和智力动机的儿童来说,一切都有兴趣挖掘根源,教师应该在学生特点上开始进行创造性教育,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思想,彻底打破传统的学习模式。
三、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路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落实新课改教学政策
新课改要求教师“以生为本,立德树人”,转变以分数为先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教学当中。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再重视教学成绩对自身的影响,把分数放在其次,注重提升学生的能力。这里的能力指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为考核指标,注重学生的能力养成和素质强化。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对教学当中的评价机制进行创新,不再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而是要深入学生群体当中,细致观察学生在阶段性学习当中的每一个进步和成长,通过鼓励和表扬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每一个学习难关,教师善意的评价还能够拉近师生距离,帮助教师获取更为有效的教学反馈,对教学管理模式的提升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帮助。
(二)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和考核,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施以压力才能够激发教师的动力。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公开课试听,让各年级教学组长组织巡回试听活动,对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考核,在试听活动结束后,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会,总结阶段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另外,还应该定期在校内开展教学研讨会,让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讲授教学经验,并且在网络上搜索一些名师精品课程,吸取新鲜的教学资源,通过这种形式来提升师资队伍的实力,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这对强化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有着积极的帮助,能够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能力强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正确认识小学生的创新潜能
创新的人有潜力,但不一定要有所成就才能创新。对于小学来说,如何界定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于推进创新思维至关重要。创新能力分为两种形式,只有正确评估小学生的创新潜力,教育才能进一步发展和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创新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自我渗透能力,小学教师应坚持培养学生独立性的基本习惯,遇到问题首先促使学生找到解决办法,如果不能得到解决,教师然后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每一步。
(四)适当激励学生
学生对学习的依赖性更强,他们经常准确地学习老师对他们的要求,他们的思想越来越依赖于老师,只有少数人保持自主。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询问学生,但只有正确的学生才能得到表扬,即使积极思考,其他学生也不会受到太多的重视,从而使学生有自我毁灭的心理,会遇到问题放弃思考,等待老师发表正确的答案,在新课程下小学的某个时候,教师应该摒弃这种落后的教学,积极运用激励教育,激发学生的光辉,并适当表扬勇敢的学生。这样的话,学生们就会放下胆怯的心理,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节奏回答问题,整个课程都会很活跃,学生的自信和幸福就会诞生。
(五)培养学生集体思维能力
教材中的知识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帮助他们构建健全的知识体系,以少花钱多办事。同时,教师必须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为学生提供智力教育的语言、艺术、音乐、人文科学、数学、科学和信息技术。无论是学生文化还是科学教育,任何教程都不能孤立,否则会降低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将相应的课程与一个有机的整体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思维能力是有意义的,这有助于产生新的想法。
结束语
创新思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代表着一个学生一生可以利用的宝贵财富。但是创新思维并不意味着有发展的途径。小学是创新的黄金时代,它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说、做、思考、怀疑,帮助孩子们培养更独立的人格,培养国家的创新人才,更好地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车东风.小学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探讨[J].科技风,2019(34):37.
[2]李庆辉.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渗透[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674-675.
[3]陈长发.试析小学教育中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对策[J].才智,2019(11):154.
[4]胡知.小学教育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案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5]刘春英,何广余,于胜波,李彦春,闫继福,孟凡弟,张倬,张继华,张淑凤,崔艳丽.小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