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爱你也容易-----正面管教问题学生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戈爱峰
[导读] 问题学生带着各种问题来到班主任面前。
                                                               
        戈爱峰
         横岗梧桐学校 518000
        
        摘要: 问题学生带着各种问题来到班主任面前。他们重复犯错,很难改变,是让班主任最为头疼的学生。苦心说教、严厉批评、贴心奖励对他们作用不大。正面管教提倡用“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理解与接受是正面管教的起点,和善与坚定是教育的底色。关注问题产生的根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是正面管教的终极追求。正面管教针对问题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正面管教 问题学生
        
        一般来讲,一个班级大概有五十个学生,这五十个学生或品学兼优、或学困品优、或学优品困,或学困品困。其中品困的就是班主任的冤家-----问题学生。问题学生都是班主任心中那个“想说爱你不容易”的人。
        百度百科是这样定义“问题学生”的: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
        从这个定义中可见,问题学生的成为问题学生是因为“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例如一个学生因为多动症、自闭症等病症导致无法自控导致出问题行为。或因为家庭问题导致心理问题、教养问题,从而成为了问题学生。这些问题不是单单通过班主任对他们进行教育就可以解决的。多动症需要用药控制、感统失调需要专门机构进行训练。家长离婚失和导致孩子孤僻、暴躁,统统不是班主任能够根治的毛病。但是班主任又必须对这些孩子负起教育职责,如此,班主任对问题学生就会特别头疼、特别闹心。班主任就好像推着巨石的西西弗斯一样,一次次推着问题的石头去往山顶,但是问题的巨石一次次滚落,无休无止。
        从以上的定义中也可以发现“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解决问题”是问题学生的一大特征。班主任作为除了家长以外和问题学生休戚相关的第一人,所能做的、也必须做的就是“帮助”了。
        那么哪一种教育方式最贴合“帮助”这一出发点呢?那就是正面管教。
        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提出了“正面管教”这一管理方式。她在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正面管教建立在大人和孩子相互理解、尊重合作的基础上。她有别于严厉、骄纵这些管教方式。正面管教不是使用奖励、惩罚等外部控制的,而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把教会孩子孩子自我控制为桥梁,用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为途径,以学生的自我改变为目标。对于问题学生来说,每一次犯错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班主任只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帮助。由此可见对于转化问题学生来讲,正面管教可以说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了。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在班级管理中我对正面管教是这样理解和践行的。
一、理解与接受是正面管教的起点,和善与坚定是教育的底色。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说“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当我们分析问题学生的很多奇怪举动,例如和同学打架、课堂做出特立独行的动作、逃课等。

当我们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时候,可以发现不外乎以下几个:1、寻求过度关注。2寻求权利。3报复。4.自暴自弃。
        我任教的三年级有一个注意力集中障碍的孩子A,他在课堂上喜欢大声怪叫,如果任课老师对他的怪叫表示不满,他会满不在乎做鬼脸。A怪叫这个行为让任课老师很不舒服,影响老师正常上课不说,还会有一种别挑衅的难堪。但是,这个怪叫的孩子越是被指责批评就越发放肆自己的行为。他会继续怪叫、嬉笑,并且得意的向班级同学挤眉弄眼。如果老师批评恐吓他的话,他会直接顶嘴:“我不要你管。”然后就会不住抱怨并讲一些很有攻击性的话。
        对这种孩子怎么办呢?我咨询了A的主治医生,并详细阅读了A的多动症确诊检查报告,排除了病理性因素导致怪叫这一可能后,我判定他是为了寻求关注。因为注意力集中障碍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也听不到老师在说什么,教室里的声音刺激会让他极端疲惫、易怒。A又是一个自尊心特别强、非常敏感的孩子。在课堂上他无聊至极,课堂对他来讲是一个无法忍受的场所。对他来讲怪叫既是一种发泄,也是一种寻求关注、自暴自弃的行为,更是向老师发出渴望得到帮助的信号。
可以肯定,批评、指责、要求、规范对他来讲是没有用的。我正好试试正面管教。从能从理解他、接受他开始我的教育。
        有一次A在我的课堂怪叫后,我保持平静,轻轻搭着他的肩膀问他:“你是不是太累了?还是太烦了?你能坐这么久很棒了。还可以坚持一下吗?我在上课,希望你支持我把课上完。”A似乎不知怎么接招这样的情形,他听到这些话,讪讪嘀咕几句:“哼,我不想跟你说话了。”然后就不再怪叫。下课后我跟A进行一次长谈,在表示理解他的各种举动的基础上,明确一个基本要求:不能扰乱课堂。问他希望老师怎么做,他就能做到不扰乱课堂。A表示,希望在课堂最后几分钟可以看一下课外书。因为A十分喜欢看课外书,我就允许他课堂上十分难受的时候看课外书,非常有趣的是,A后来反而尽可能听课了。虽然患有多动症的A还有很多问题,但在课堂上怪叫这一行为确确实实没有发生了。后来因为家长配合医生的治疗,A的问题行为也少了一点。我的班主任工作也好做很多。
        二、关注问题产生的根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教育是一种培养、是一种启发,不应该成为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博弈。班主任和学生不是站在问题的两端拔河,而是应该一起站在问题的对面,老师和学生共同面对、解决问题。问题学生问题多多,他们在同一个地方会跌倒多次。这也是让他们成为问题学生的重要原因。
        正面管教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班主任绝无可能成为某一个孩子的贴身看护,成为问题学生背后的“话事人”如果能够把这些问题看做一个机会,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犯一错得一能,岂不是一件好事?教会问题学生解决自己的问题是正面教育的一个终极目的。
        我班有一个男孩B经常打架。因为他不会玩、不会处理人际关系。B的玩就是和别人打闹,模拟打架现场。但是他又玩不起,模拟一会儿,就会演员成真正的打架。B个子小小、虽然灵活但是战斗技巧明显不足。可是不管对手是谁,他又一定要赢。如此,他只要开始玩就会和不同年级的孩子打起架来。他很无知地经常挑衅大个子同学、高年段同学,在打架中很难获得全面胜利,所以他就涕泗横流扯住对方,不让对方走开,所以B经常打架造成轰动场面。B就成了一个问题学生。
        其实他只是有一个问题不能解决:他不会玩。
        我就为他开设了一个小剧场。做了三种场景的模拟。
        一是让几个同学模拟挑衅场景。同学扮演挑衅者,B扮演被挑衅者。目的让他感受被挑衅者愤怒,感受自己行为失当之处。果然,3组挑衅模拟后,B终于承认,挑衅别人着实可恶,令人厌烦,有错在先。
        二是让大家模拟打架游戏。让B和同学模拟一次玩打架游戏的场景。教会他怎样在事态恶化前停手。B找到了一句充满魔力的话:“我不跟你玩了,我走了。”B学习到要做一个可以控制事态的人更了不起。
        三是模拟打输了怎么办?在参与模拟的同学的启发下,B觉得告诉对方的老师是很好的一种方式。
        四是模拟课间玩什么。B发现,课间必须先喝水、上洗手间然后可以折纸、可以下棋,还可以和同学说话。他表示愿意试一试。
        经过情景模拟,B学习到了解决自己经常打架问题的方法。后来B偶尔还会打架但是频率降低,相信假以时日,打架不再会是B的问题。
        每个班级都会有问题学生,指责、批评等等来自外界的力量很难对抗问题学生的内部问题。正面管教用一种温和有效地方式解救班主任,也解救了在问题泥潭中的问题学生。
        不能期待哪一种教育方式可以完美解决所有问题,正面管教作为一种促使人内在成长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自我成长中消化自身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简.尼尔森 《正面管教》
        梁丽华.浅谈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J].好家长,2017(37):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