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治理理念引领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 孟庆艳 张士威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育工作也在面临着商业化以及实用性的冲击
      
        孟庆艳   张士威
        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育工作也在面临着商业化以及实用性的冲击,随着本科院校学生的数量增多,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后,自身所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并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这一情况导致我国高校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逐渐沦为流程化,并不能够产生其应有的意义。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高校管理部门就需要对新公共治理理念展开探究工作,并在这一基础上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改革,只有这样高校之中的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后,自身在高校所学习到的知识才能够成为学生发展的基础。本次研究将对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展开现状进行探究,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在新公共治理理念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措施,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关键词:新公共治理理念;高校人才培养;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引言;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高校教育工作也因此受到了冲击。想要让高校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在展开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高校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1]。由于我国早期社会趋势的影响,我国的高校教育在教育工作展开的过程中过于注重专业化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生活能力以及实用技术的教学,这就导致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后,由于自身能力的缺失,并不能够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2]。如今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自身具有创新能力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教育工作必须在新公共治理理念下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在高校之中构建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核心课程以及师资队伍,只有这样高校教学工作的质量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升。
        1新公共治理理念概述
        新公共治理理念是继官僚公共行政范式以及新公共管理范式之后出现的新型管理理念,这一理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新公共管理理念的核心观点就是在事项发展的过程中利用市场竞争,合同等方式来完成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在这一基础上完成行业的自由竞争。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新公共管理理论逐渐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新公共治理理念应运而生。新公共治理理念最早出现在2006年的英国,新公共治理理念的主要思想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新公共治理理念比较重视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新公共治理理论认为公共服务的提供与治理并不能够单纯依赖政府,而是需要在多个公共服务机构的联合工作下完成。其次新公共治理理念认为公共服务系统应当是经过多方协调之后出现的产物,主要是通过信任以及合作双方之间的互相协商来实现共享利益。最后新公共治理理念比较重视服务主导这一理论,新公共治理理论认为公共服务的有效性与服务的过程,以及服务使用者的体验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2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现状
        在我国社会经济现状的影响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教育,这就导致高校的课程设置逐渐细化,过于追求经营教育理念,而本科的教育工作日渐流程化。目前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高校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通常会采用设置详细教学课程的方式来完成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工作,在高校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习的内容过多,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无法满足学习的需求,长此以往高校的教育工作自然无法产生其应有的效果。
        2.2管理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管理模式仍旧趋向于管理层直接管理这一方式,这就导致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如果高校之中管理层自身的理念不足,就不能够根据如今市场的需求对高校的教育方式作出相应的改革[3]。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过程中,教师只能够按照常规管理方式来完成学生的管理工作,这就导致高校管理工作的力度严重不足。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2.3教学理念存在问题
        由于早期社会现状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师在展开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育理念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教师还是认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应当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只有完成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这一情况就导致高校的教学工作过于流程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不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学生自身的能力本就存在差异,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有一部分学生逐渐对学习内容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高校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展开[4]。
        2.4评价方式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在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方式仍旧是考试这一方式。这一评价方式并不有利于教师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来调整教学方案。评价方式的存在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身的理解重点就会出现偏差,过于注重期末考试的成绩,而忽略的日常的学习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通常只在期末考试之前冲刺复习,学习变得流程化。评价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将会对高校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因此受到阻碍。


        3新公共治理理念下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3.1改善高校的管理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首先高校就需要对自身的管理机制进行改善。传统高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高校管理工作的需求。新公共治理理论中明确说明,质量提升的核心就是管理工作的改善,因此高校想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首先就需要对高校内部的管理机制做出相应的改革。首先高校管理层需要将高校的管理工作逐渐从早期的高校自治管理逐渐转变为公开管理,将高校的管理工作以及管理内容逐渐转变为公开化,让高校之中的工作人员以及社会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参与到高校的管理工作之中。这一管理方式的改革能够有效提升高校的管理质量。社会相关部门的介入能够对高校的管理工作起到监督以及辅助的作用。其次高校管理层需要完善高校的管理机制以及管理编制,根据高校的工作内容以及教育需求在高校之中设置不同的管理部门,将高校的管理工作细化到不同部门之上,通过这一方式来提升高校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为搞笑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高校管理层还需要针对高校的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的评价方式,将高校内部评价与社会评价这两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对高校教学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估,并在这一基础上分析高校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只有这样,高校教学工作才能够产生其应有的效果。
        3.2改善高校的课程机制
        在高校教学工作展开的过程中,高校管理层需要对目前高校的课程机制做出相关的改革措施。早期由于高校课程的科目类型以及学习要求过多,学生为了达到考核目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学分,而忽略了学习根本的目的,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高校教师就需要对高校的课程机制作出相应的改善措施。首先高校管理层需要对目前高校的教学需求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在这一基础上对高校的教学课程作出调整,将课程调整为能够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综合性发展的课程模式。其次高校教育层需要对信息技术等相关思想进行应用,在高校之中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鼓励学生多学习自身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自发的去更加深入的研究专业内容。除此之外,高校教师还需要定期对课程的教学情况展开评估,对高校课程的教学情况以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如果课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则需要对课程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度相对较高,则需要适当增添这一课程。课程机制的改善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3改善高校的教学理念
        由于早期社会情况的影响,大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公共治理理念中明确说明,无论是什么行业,想要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将服务的使用者放在工作的核心位置之上,在工作的过程中重视使用者的体验,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高校教学质量想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首先高校教师就需要对教学理念做出相应的改善,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明确学生才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学生的学习需求才是高校工作的核心,在教学工作展开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才是教育工作的首位,在教学工作展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来完成课堂的教学工作,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质量才能够得到真正有效的提升。
        3.4制定分层课程机制
        为了让高校的教学工作产生其应有的效果,高校教师需要根据目前高校学生的现状在高校之中制定分层课程机制,不同的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素质都有着区别,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综合性的发展,首先高校管理层就需要在高校之中设基础课堂,并将入门课堂作为学生的必学课程,通过这些基础课堂,学生能够对自身所需要学习的专业内容产生基础的了解。在基础课程之上,高校需要可以设置专业的精修课程与辅修课程,为学生全方位素质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3.5改善高校的评价机制
        在高校教学工作展开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高校管理层就需要对高校目前的教学评价方式作出改善。由于早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式仍旧属于考试方式。在改善评价方式的过程中,高校管理层需要重视我国的教育现状,不能够盲目取缔考试评价制度,而是需要在考试评价制度之上添加其他的评价措施,通过这一方式为学生的学习质量提供全方位的评价结果。首先高校管理层需要调整高校的考试评价方式,将考试方式从早期的单纯理论考试逐渐转变为综合性更强的实践理论综合性考试,其次高校管理层需要针对高校学生的学习内容为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等相关资料都纳入到高校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工作之中。考核方式的完善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高校学生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效果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评价方式的完善也能够帮助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产生更加详细的了解,能够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展开以及改善提供明确的改善依据。
        4结束语
        对于高校教学工作而言,想要让高校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首先就需要将新公共治理思想应用在高校的教学改革工作之中,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校需要注重新公共治理思想的相关理论以及概念,将其充分应用到高校的人才培育方式改革措施之上,改善高校的管理措施,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思路,将学生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主体,明确高校的教学目的。只有这样高校教学工作才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学生在离开高校之后,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陈高产. 面向转型提升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电子工程学院学报, 2020, 009(001):P.31-31.
        [2]杨宇,  柏继松,  季炫宇,等. 基于科教融合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 004(013):8-9.
        [3]史金飞, 郑锋, 邵波, et al. 能力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南京工程学院项目教学迭代方案设计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0(2).
        [4]赖玉莲, 刘健良.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0, No.325(01):232-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