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学科的分层导学教学模式分析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 张容 张雷
[导读] 分层教学法指的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张容    张雷  
        重庆市涪陵区新妙镇中心小学校 重庆市 400800    
        【摘要】:分层教学法指的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教师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以此来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的环境和个体差异性,他们的体育动作技能水平会存在这很大的差异,因此,本文从分层教学的角度来探索小学体育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体育;分层教学;教学模式
一、采用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施教区范围内的学生
        对于在施教区范围内的学生而言,他们一方面受到区内领导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得到学校领导关怀,从步入幼儿园学习的那一天起便接收到了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由此可见,这些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就渐渐地掌握了基本的技术动作,但是对于那些专项技能还有所欠缺,需要进行提升。
(二)城区其他学校的学生
        对于不在施教区范围之内的学生来说,他们由于未系统的接受过体育教育,而且平常所拥有的体育活动机会较少,因此他们的协调能力较差,需要从基本的动作概念开始学习,将其转化为动作技能,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三)农村学校的学生
        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他们会表现出耐力好、力量强的特点。一般情况,农村学校距离较远,很多学生都需要步行或是骑行去上学,增加了体育锻炼的机会。而且,因为生活在农村,娱乐的方式相比于城市来说就受到了很多限制,他们的娱乐场所往往更偏向于户外,例如:打沙包、踢足球、爬山坡等。由此可见,受到环境的影响,农村的学生会拥有更多锻炼的机会与可能性。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教育大家孔子先生曾经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分层教学的萌芽。现阶段,我们在新课改背景下所倡导的分层教学,一方面属于教学策略;另一方面也属于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的背景之下,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的教需要与学生的学相适应,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
三、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
(一)新授课分层教学尝试(以投掷为例)
1.课前准备
        (1)点名并排列队形(2)给学生介绍分组标准(3)做好教案(4)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
2.第一节课的任务
        让学生初步的学习本节课的重难点动作,让他们形成初步的动作技术之后再进行分组。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特点,然后再做基本动作的训练。例如:投掷。
        (1)让每个组的学生学正确的站姿与握投掷物的方法。(2)肩上屈肘(3)蹬地跳起换步。(4)将动作进行完整的练习。(5)发现问题:教师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安排学生自由练习,最后让其示范。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观察,并做出纠正,作为下一次科分组的标准。
3.第二节课的任务
        (1)根据上节课的活动情况,做出分组,并在每组安排一名小组长。(2)对AB组每一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作出安排。(3)在上课之前先和每组的小组长进行交流。
例如:立定跳远
A组学生分析:分析学生对于动作的协调性程度。练习内容:其一,由每组组长带领全体成员练习5分钟的立定跳远;其二,通过收腹跳、纵跳、30米加速跑等训练学生的小腿肌肉。
B组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对于动作的协调性程度。练习内容:a:蹬伸练习b:收腹跳c:分散练习d:集中练习。
4.第三节课的任务
        将两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对稍微较差的那组学生再进行二次分组。分成B、C两组,A组学生不变。
A组学生练习内容:其一,基本技术练习:让学生练习立定跳远等项目。其二,进行游戏性活动,例如:三人两足竞赛、30米加速跑竞赛等。
B组学生练习内容:与A组学生的内容相同,同时A组的小组长需要协助B组的小组长,顺利完成小组练习活动。


C组学生练习内容:对于这一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集体纠错和个别指导上,然后再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
(二)练习课中分层教学尝试
        一般来说,体育课是一门主要以身体活动来展开的课程,在课程的指导之下,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需要教师在每节课之前引导学生对上节课学习的动作技术进行回顾与练习,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高个人的动作技能水平。从本质上来说,每一项动作都不可能是完全通过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而掌握的,离不开平时的练习,因此,在每节体育课上课的时候,教师需要将之前学习过的内容穿插进来。同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还应当专门为其保留一整节可得时间然他们对过去学习的内容在加以强化,使动作技术变得更加牢固。
1.集中练习,
        在集中练习的环节,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动作技术。
(1)主教材的集中练习:重点是对于那些技术水平比较接近的学生,需要反复的进行强化,通过重复来提高他们的动作技术。
(2)有针对性的练习:在上课之前,教师就需要以上次课的基本情况作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
2.自主选择性练习
在自主选择性练习的环节,通常是要以游戏活动为主。
(1)同类练习活动:例如折回跑、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活动。
(2)灵敏类练习活动:踩影子、踩脚尖等。
四、体育课中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空间范围广
        由于体育活动的场所大多都在户外,相对于室内环境来说会拥有更大的空间,因此,教师监控的难度就有所提升,同时也增强了活动的危险系数。
(二)小组长自身的局限性
        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确定一名小组长。小组长对于体育活动是否能够安全、有序地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小组长的能力也会直接影响着本组学生的学习效果。现阶段,由于经济的日益发展,再加上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被家人娇惯,在学校当中不愿意服从同伴的管理,因此对于小组长的选择和培养也成为了教师的难题。
(三)课前与小组长沟通不到位
        由于每节课的任务都不同,因此小组长的任务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因此,在每节课上课之前,教师应当留有足够的时间和小组长进行沟通,让他们充分地了解到自己的任务并按要求实施。
五、体育课中分层教学的对策
(一)根据体质健康测试系统对学生分层
        根据系统当中的数据,把学生分为A、B两类,分别为:
A类:依据身高体重等级的标准,将正常体重的学生分入A组。
B类:依据身高体重等级的标准,将偏重、偏矮的学生分入B组。同时,还可以再做出细分,B1类为偏轻或偏重;B2类为营养不良和肥胖,之所以通过身高体重等级将学生划分为两类,主要原因在于可以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其进行专门的分析。依据这样的分类方式,便更可以凸显出分类的公平公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二)根据学生期末体育课成绩进行分层
        通常情况下,在每学期末,学校都会组织一次体育的对单项成绩测验,最后再根据不同的比例进行综合测评。因此,教师便可以在学期初的时候对上学期的成绩进行分析,以此来对学生有一个客观的了解。
(三)根据学生对新授内容的掌握情况灵活分组
        因为每个儿童的成长环境不同、先天素质不同,在进入小学之后,对于某些动作的掌握水平就可以体现出较大的差异。
        例如:二(5)班的投掷练习,本班共有49名学生,在经过反复的练习之后,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展示,其中有11名女生、13名男生都没有完整的做出正面投掷的作用,其一,上下肢动作都出现错误,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在分组练习之后会产生更大的进步;其二,上肢动作正确,但是抛物完全依靠上肢发力;其三,上下肢动作均正确,但是因为缺少力量,导致成绩不佳。因此,作为教师来说,需要看到学生不理想成绩背后的原因所在,并根据这些原因来对学生进行更加灵活地分组。

【参考文献】:
[1]张培培.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9(06):11-15.
[2]谢翠红.分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8):22-23.
[3]邱伟民.探讨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田径2020(03):10-11.
[4]万成.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8(03)3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