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研究 安杰阳 魏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8月上   作者:安杰阳 魏瑶
[导读]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愈来愈成为现代人们非常看重的部分。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无疑会影响工程质量,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项目技术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通过加强对施工人员行为规范、责任意识、技术标准,选择最为合适的施工工艺,以此减少或避免施工时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现象,从而提升建筑整体质量,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山东日照市人防资产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安杰阳  魏瑶  276800

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愈来愈成为现代人们非常看重的部分。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无疑会影响工程质量,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项目技术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通过加强对施工人员行为规范、责任意识、技术标准,选择最为合适的施工工艺,以此减少或避免施工时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现象,从而提升建筑整体质量,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引言
        工民建是民用与工业建筑相互融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工程形式,混凝土结构和其他材料相比较,在可塑性、化学性能等诸多方面占据优势,是工民建施工期间的常用材料类型之一,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但混凝土结构建设与运营期间,出现裂缝问题在所难免,不仅会降低工程美观性,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安全感,一些较为严重裂缝会损伤结构强度与耐久性,不利于工民建正常使用。加强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的防控,是诸多施工单位实践中积极探究的课题之一。
        1.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
        1.1设计欠缺合理性
        对国内现在投用的民用建筑与公共建筑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混凝土设计不合理的情况较为常见,在设计实践中很多人员并没有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针对裂缝宽度的设计,并没有做到精确把控,增加了建筑混凝结构裂缝发生的概率。很多设计人员实践中因为没有加强混凝土结构类型的防控,很可能导致设计出的混凝土配合比不符合工程建设要求,影响建筑体的承载性能,必然会增加混凝土结构裂缝发生的风险。
        1.2混凝土材料问题
        通过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析发现,出现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与混凝土材料存在着紧密关联。由于混凝土是由水、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等物质组成,混凝土中的水泥在与水反应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若水化热的温度得不到有效控制,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在混凝土原料配比中,配合比的质量也会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降低混凝土强度,使混凝土出现超负荷收缩,严重者引发混凝土裂缝。
        1.3养护与操作方法不恰当
        施工人员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时,如果采取的搅拌方式不合理不恰当,会造成混凝土施工后的密实性和均匀性无法达到要求。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时,往往需要进行充分的搅拌并且在现场浇筑完成之后进行充分振捣,并且加强养护。具体而言,如果水泥用量和水的比例不协调,以及一些添加剂使用不足等都可能会诱发混凝土质量问题,严重的影响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在现场浇筑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完全湿润模板,可能会造成混凝土当中一些水分被模板吸收。这时实际的配合比与设计的配合比不同,会造成混凝土质量问题导致混凝土的性能降低。另外,如果在搭建操作模板时,操作次数不当。搅拌过程中,水泥会产生一些气泡,这些问题都会造成混凝土结构质量产生问题,最终出现结构性裂缝。另外在高空进行混凝土浇筑时由于受到风速、太阳暴晒等因素的影响,没有及时的展开混凝土的保温工作,也会造成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在浇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时,没有合理的进行模板的制作和浇筑的控制,没有有效的在后期维护,很容易导致露筋等问题。



        2.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2.1完善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在设计混凝土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或规避结构断面形成突变现象而引起应力集中的情况。若发现混凝土结构或造型欠缺合理性,应及时实施补救或加强措施予以处理。混凝土收缩是引起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鉴于以上情况,可以把适量膨胀剂掺合到混凝土中,以实现对混凝土收缩情况的有效代偿,其有益于降低结构裂缝发生的风险。在具体设计中,若发现工民建高度>45m,则建议在混凝土结构中间位置规划后浇带,并把数量适宜的加强钢筋安置于后浇带两端,其目的是减少温度变化及应力不均对混凝土结构完整性形成的影响,降低结构裂缝发生的概率。在选择混凝土原材料时,建议选用级配较好的砂、石等,并确保其含泥量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在在选择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级别时,应充分结合混凝土结构的现实要求及其所在环境条件,最好不选用高强度水泥材料。为最大限度的优化工民建施工设计工作质量,要求有关人员一定要确立质控意识,真正认识到预防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必要性,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技能水平,探析诱发结构裂缝的主要因素,在设计环节实施有效的防控措施,完善工程设计效果。
        2.2加强施工原料的控制
        在应用混凝土的时候,内部材料的质量对工程项目的影响非常大。为此,工作人员理应首选低热混凝土,以此将硬化的概率降至最低,防止裂缝出现。而在进行水泥类型选择的时候,可以尝试选用硅酸盐水泥,并依靠规模分析的方式,做好搅拌的工作。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理应保证水泥的整体含量维持在280g/m3上下。而在进行混凝土用水选择的时候,尽可能选用自来水,以防水液内部的杂质过多,从而对混凝土质量带来不同程度的干扰。而在选择碎石的时候,还需要将和易性问题考虑进来,通过相关实验,检验其在完成压碎之后的强度,从而确定其具体等级。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整体质量,还需要选择一些空隙相对较小的碎石,以此提升施工工作的整体效果。最后,在料场内部,经常会有各类批次存在差异的沙土。所以在进行选择的时候,理应对于每一类批次认真检查,以此确保其整体质量。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可以选择无泥块或者泥块相对偏少的区域。但凡含泥量过高,自然会对混凝土整体强度造成影响。为此,施工人员可以尝试将粗沙和细沙混合在一起,以此确保沙土等级得到提高。
        2.3加强混凝土结构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不到位也是导致结构裂缝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需要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落实混凝土养护,避免硬化时出现明显的收缩,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尤其是在夏天温度较高时,需要重视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管理,这不单单为了对收缩裂缝进行控制还可以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另外还需要掌握后浇带处理和施工缝隙处理的方法,这也是避免结构裂缝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整体化的对施工缝隙当中滞留的杂物进行清理,重视混凝土的早期养护,让养护的时间延长。在湿度低、气温高或者在大风的情况下做好供水养护的处理,提高养护的质量。
        结语
        混凝土结构当中混凝土裂缝属于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而且在整体工程当中,还属于不可避免的,严重影响了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通过对其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因素还是可以逐渐进行避免的,从各个方面不断地加强要求,避免产生一系列裂缝,这样可以很好地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建筑施工质量,符合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吉天庆,韩占岭.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J].科技资讯,2019(8):89-89.
[2]李饶英.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J].中国标准化,2019(12):00045-00046.
[3]韩浩.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No.541(32):37.
[4]苗帅.简述在工民建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研[J].中国科技投资,2020(A02):63.
[5]周美玲.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探究[J].城市地理,2020(2X):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