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新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 277100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时期和基础阶段,因此,对于小学教育教学广大教育者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关注。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以及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要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完善和改进。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方式
引言
关于小学管理的概念,中外学者有很多定义。相关理论认为,小学管理的概念包括实现小学教育首要目标的所有行动,通常可以分为物理管理、人为管理。一般而言,小学管理是一项社会活动,其主要目的是组织小学教育。小学行政管理是指小学管理人员通过某些机构和制度指导师生,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和校外教育资源有效组织小学教育活动。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应试教育观念仍然存在
虽然新课改推行已久,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则不难发现,以分数评价学生能力,区分学生层次的陈旧教学观念仍旧存在。在这种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教学模式的设计过于单一枯燥,并且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重视,单纯传授应试技巧和解题思路,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成长,导致学生在学习当中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完全不能形成自我理解和认识。教师还会以分数去区分学生的层级,分数好的学生,教师会对其肯定并且进行鼓励,分数较差的同学,教师就会对其否定,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缺乏宏观性,不仅会影响教师的判断,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滋生负面情绪,进而产生厌学心理,与教师的关系也会随之疏远。
(二)不完善的教育体系
就我国现在的教学水平来说,整体仍需要提高,虽然教育制度在不断改革,但部分学校仍存在着僵硬的应试教育,并且也缺乏去改变现状的意识以及主动或被动进行改变的行为。虽然在思想上已经了解到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知道了培养高素质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但在部分地区仍然缺乏执行力,甚至仅仅作为一种工作口号去对待。由此,针对这种教育体系不完善的实际情况,将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小学教育教学当中,贯彻到每一位人民教师的教学行为当中、深深印刻在教师的心里,是更好培养小学生的最佳办法。
(三)教师队伍素质的低下
目前,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重视的不断提高,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越来越严厉。在思维上要求教育工作者有自己的思维体系并要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能力上要求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还要求有对学生的把控力;在教学手段上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模式等。但这些要求与现实中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素质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并且对于教师培训很多地区也没有去具体落实,这都导致了教师队伍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教学工作难度不断增加。而且,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类学校毕业生走入教育行业,给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了不一样的变化。这部分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的师范类教育经历,使得其开展小学教学也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到教育效果。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方式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以“以人为本”的小学管理理论,作为一种现代的教育管理理论,小学文化旨在通过共享的价值观,将小学的价值观转变为小学成员和内部控制的共同价值观,从而使教师能够使用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和准则来调整其行为。在教师的眼中,某些价值观被视为小学文化的意识形态。
因此,校领导需要走在时代的最前沿,研究和分析小学的实际情况,确定小学的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制订发展计划,并在定期管理的基础上,要考虑到小学日常管理的原则来管理学校。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影响、促进和改变教师的行为,共同努力以及产生对学校工作方式的热情和意识,这是成功进行学校管理的前提。
(二)提倡民主化的小学教育管理
要想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就必须提倡并践行民主化的教育管理模式,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到小学教育管理制度的建设中。民主化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学校负责人了解和掌握学校实际情况,也能通过教师信息反馈,推动学校发展。首先,学校负责人要在学校创建出一种民主化的管理氛围,通过对学校管理绩效考核方式的优化,让全体教师自觉形成作为学校主人翁的意识,并自愿投入到小学校园管理中,为小学教育管理献策进言,致力于改善教育管理结构,实现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为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度,使其积极参与到小学教育管理中,学校负责人在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上,鼓励全体教师竞争上岗小学管理岗位,为自己寻求更多利于自身发展空间。
(三)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和考核,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施以压力才能够激发教师的动力。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公开课试听,让各年级教学组长组织巡回试听活动,对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考核,在试听活动结束后,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会,总结阶段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另外,还应该定期在校内开展教学研讨会,让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讲授教学经验,并且在网络上搜索一些名师精品课程,吸取新鲜的教学资源,通过这种形式来提升师资队伍的实力,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这对强化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有着积极的帮助,能够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能力强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完善教育体系,强化常规管理
培养学生就要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会得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加强课堂的互动性,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表达机会,打造高效的课堂效果。不仅如此,学校也要充分落实培养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标准,为教师和学生制定更完善的考核体系,多学生和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指导。学校也要通过多元化的手段促进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对教师设置评价体系时,要适当添加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情况,这样才能促使教师制定科学、恰当的教学计划,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学校也要定时组织学生进行关于素质培养的课堂讲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定相应的趣味比赛,帮助学生学习、放松两不误。
(五)培养集体观念
小学必须提倡集体观念,包括集体精神,集体良知、集体作风。只有当集体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时,它才能有一个统一的目标、一个统一的意志和一个统一的思想,否则它将像一盘散沙。集体观念可以创造良好的舆论和氛围,并很好地影响和规范师生的行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想要提升工作质量,学校和教师必须明细现阶段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在改进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创新,扭转传统教学生态,为现代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够让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得到进步和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素质强化和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罗世荣.试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措施[J].求知导刊,2019(41):95-96.
[2]马永鹏.浅析新课程改革中的小学教育管理转型[J].情感读本,2019(17):94.
[3]刘世宏.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82-84.
[4]张峰.新课程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分析[J].读写算,2018(32):6.
[5]丁立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分析[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