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
商洛市商州区腰市镇中心小学 陕西省 商洛市 726002
摘要:因为学校情况不同,所以小学班级管理的具体方法也不一而足。但是,学生源于年龄所体现出的性格心理特征和成长需求是相通的,只要能够把握住这些特征,与当前的管理工作方法和具体效果相对照,一定能够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通过更加多样和有效的方法取得更好的班级管理效果,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发展创新的思考与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发展创新;思考与实践
引言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小学生正处在朦胧的成长期,对许多未知事物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然而在学生感兴趣的新鲜事物中很可能会有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这就需要班主任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管理办法去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班级管理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相比与家长的相处时间,学生在校的时间显得颇长,所以小学班主任的管理经验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不断丰富和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一、小学班级管理建设的不足之处
第一,在小学班级管理建设中对学生区别对待。在班级中有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有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有的班主任以成绩作为区别学生的标准,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就是平易近人,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就是放任不管。班主任对学生的区别对待和不公正的态度会在学生的心理上留下很深的阴影,并且会让学生之间产生矛盾,不利于班级管理建设。第二,在小学班级管理建设中师生关系疏离。小学生初入校园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且有着强烈的发展需求和情感诉求。但现在很多小学班主任仍然以个人意志来管理班级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常常是保持着命令与接受命令的单一状态。一旦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只会简单直接地批评学生。长此以往,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对班级管理建设极为不利。
一、产生小学班级管理问题的原因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可归结为两个方面。首先,部分小学班主任所进行的班级管理本质上其实是对学生个体的管理,而不是针对集体进行的整体管理。只有在某个学生犯了错误的情况下,班主任才介入,针对这名学生进行教育,然后简单延伸提醒全班同学注意。这样的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友情和班级凝聚力是学生在同一个环境下展开学习生活所自然形成的,缺少教师的引导。学生在班集体中是否能感受到快乐则成了一种“随机事件”,时常会有例外情况,促使他们转而寻找本班之外的社交精神寄托。其次,班级管理完全变成了一些小学班主任自己的事情。班主任看似对学生耐心教导,其实都是在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而不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在教师长期的言语影响下,学生可以做到不破坏班级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到底是因为什么被制订出来的,实际上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他们全然不知。一旦离开制度的约束或者脱离了学校环境,他们难以表现出足够的自我管理能力。这种班级管理方式无益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全面提升,虽然在表面上维持住了班级的秩序,但会给学生长期的成长进步留下难以预料的隐患。
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策略
(一)班主任应认清自身的重要作用
班主任认清自身的重要作用,对其管理班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事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标尺与榜样,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和个人性格的养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正因为班主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就更应不断地将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时代相结合,并进行修正,形成符合新课改要求,适应学生需要的新式管理模式。如班主任在日常打饭中,安排值日生轮流为学生打饭,并且自己最后一名打饭,为学生提供榜样作用,以自身实践来告诉学生遵守秩序、礼让他人的优秀道德品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将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形成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在班主任发起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受到班主任管理思想的直接限制,班主任的行为与语言也在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态势,针对这一特点,班主任应从自律、反思两大环节入手,对班级进行积极管理,消除负面管理问题。
(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学生在校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小学是学生价值观养成的黄金时期,班主任需要担负起端正学生思想的重任。一些学校经常会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题教育的课程要和普通的课程区分开来,经常是每周一次,班主任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命题展开活动。课堂上班主任应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教育内容,通过师生沟通交流,从中找出学生思想上的误区加以纠正。这种活动全程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课程的关键在于能够让学生自主地组织并完成整节课的主题教育内容。教师作为主导,在课堂上引发学生对于各种主题的思考,从而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课程的精髓,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班级管理建设中对待学生要客观公平,以学生为主体
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且处在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可能经常会犯错误,所以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建设中制定惩罚和奖励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班主任在执行惩罚和奖励制度时要公平公正,比如,在学生犯错误后,要耐心地弄清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避免出现误会。而且班主任对学生言行的对错进行公正的惩罚和奖励,有助于避免其他学生效仿错误行为,也能帮助学生建立分辨是非对错的标准,从而达到有效进行班级管理建设的目的。在班级内根据每位学生采取个性化管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动员全体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人人都是班级的管理者,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自愿的服从管理,并进行自我管理,从而实现学生的不断进步。
(四)优化班级环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优秀的班级管理不应该是让学生觉得受到了太多的约束,而是要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并自觉维护这种快乐的体验。为此,教师应该从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理论出发进行思考,认识到环境会给学生造成的影响,然后对班级环境进行优化和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以学生的快乐为快乐。同时班主任还要注意平衡,环境中要有一定的娱乐化因素,又不能放弃环境本身可以传达出的教育意义。这对不少班主任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体验,刚开始进行的时候肯定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只要能够长期坚持下去,不断进行调整,一定会取得越来越好的效果。
结束语
班级管理建设工作要求班主任细致认真,并且掌握其中技巧。尤其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建设中对小学生不仅要遵循规律进行多方面的教育,还要进行创新实践,实时改进班级管理方法,使得班级管理更加轻松,最终让班级管理建设更加公正民主。
参考文献
[1]王秀玲.小学班主任德育的有效创新[J].新课程(综合版),2019(11):227.
[2]朱明兰,沈法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9(31):30+33.
[3]王立婷.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发展与创新[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期座谈会资料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44-447.
[4]巨燕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分析[J].新课程(中),2019(10):241.
[5]田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2019(1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