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金
贵州省桐梓县官仓镇朱天小学·娄山关街道长征社区老年学校 563200
摘要: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最高阶段,不应只是停留在技能培训或兴趣培养层面,而应该是一项完整的全面的教育。目前,我国已步入严重老龄化时期,本文通过对老年大学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提出推进老年大学规范化管理对策,以期为促进老年大学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终身教育;?老年大学;?规范化管理;
一、老年大学规范化管理现状
(一)教学管理
课程管理方面,老年大学主要开设的课程涵盖了文学、艺术、健康、传统文化等多种类型,开设声乐系、舞蹈系、钢琴系、电子琴系、器乐系、电脑系、书法文学摄影系、美术系、英语系、戏剧时装系、健身保健系、法律系、防疫系等11个系,具体有歌唱表演、合唱表演、独唱表演、民族舞、现代舞、芭蕾形体、体育舞蹈等近60余种课程。教学质量管理方面,老年大学建校以来就通过对教学计划的跟踪落实来开展教学评估。每学期初,教师向学校提交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含教学目标、内容、周计划等内容;学校通过采取推门听课、问卷调查、书面评价等方式,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并定时召开教学研讨会、教学公开课等,组织教师就教学工作的方法方式、教学目标等进行交流、研讨。
(二)学员管理
老年大学的学员来自各单位部门退休干部职工和村社群众。对体能要求较高的课程限制在65周岁以下,热门专业规定学员毕业后需间隔一年才能重选。学校以《学员手册》为规范开展学员管理工作,明确学员守则、学籍管理规定、学联会职责、班长管理办法等具体内容,实行校学联会、系学联会、班委会三级学员自主管理模式,倡导学员的事自己办,学校的事大家办。
(三)保障机制
老年大学拥有独立法人、独立编制,与老干部活动中心共用教学活动场地,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采购、重大活动开支均按照财政开支相关规定执行。
二、老年大学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结构不健全
长期以来,老年教育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呈现出老干部局、民政局、妇联等多个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的格局,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明确了老年教育的“教育”属性。老年大学作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却仅由单一部门经营,缺乏促进发展的合力,在合理配置教学场地、调配教师资源、编撰教材等教学资源方面的瓶颈日益凸显。
(二)教学管理不到位
老年大学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人生阅历丰富、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对于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期望各不相同。老年大学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日常教学内容由教师自编或者从成熟的教材类书籍里自选,普遍存在同一层次的教学班级教学进度不一、教学成果差距大的情况,对教学质量监管和评价提出了很大挑战,无形中催生了教与学的矛盾,学员与教师的矛盾,学员与学校的矛盾。
现阶段,老年大学的课堂教学以传统的教师单方面输出为主,缺乏探讨、互动、开放等灵活的教学方法,对新媒体教学、互联网教学应用不足
(三)学员管理不完善
老年学员动态性较强,增加了学员管理难度。老年学员主要来源于各单位退休干部职工,在过去的工作生活中已有一定基础的社交关系。因此,学员在班集体、学校易形成新的人情社会,严格管理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陷入班级制度化管理和人情两难的困境。老年大学作为新的社交平台,让老年人在学校获得归属感,“永不毕业的学员”现象较难避免,造成公共资源被少部分人长期占用,影响其他老年人公平获得老年教育的机会,不利于老年教育的全面开展,造成参与老年教育群体的片面性。
(四)保障机制不健全
随着知识型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人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热情越来越高,他们已不再停留于“老年大学提供什么,我就学习什么”的初级阶段,更加注重老年大学的服务品质、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及成果展示机会等方面。现有的场地面积、设施条件已无法满足老年学员的需求,客观上限制了老年大学的服务规模和质量。加上缺乏吸引和激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的机制,难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庞大的资源优势促进老年教育转化升级。
三、老年大学规范化管理完善对策
(一)优化顶层设计
建立健全由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组织人事、民政、文化、老龄部门密切配合,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老年教育管理体制,将老年教育列入本地教育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首先解决老年大学扩容问题,其次实施办学提质工程,解决办学质量问题,最后积极推进老年教育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融合,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创新教学管理
在教学管理方面,按照“兼顾全面、突出特色”的原则,建设具有方向性、指导性、实用性的教学体系,在拓宽教学广度的同时,适当增加教学深度,增强质量管理量化度和透明度,结合地域特征、传统文化形式和老年群体结构状况,做好结合文章,开办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课程,处理好普适性和特色化的矛盾。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借鉴大中小学网络直播(录播)授课经验,主动回应老年学员学习特性,既要积极探索“互联网+老年教育”路径,完善远程数字学习平台,又要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帮助教师变“主播”,促进教职工变“网管”。
(三)强化学员管理
针对老年大学学员、教师、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应设立并完善具体规章制度,逐步健全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在具体制度执行的过程中,首先,拒绝以“人情”幌子破坏制度实施,破除所谓的“人情两难”;其次,制定学分累计制度,记录老年人学习历程,反映学习成果,提高学制管理的规范程度;再次,坚持教育公平理念,改良现有报名制度,公平开放报名通道;最后,建立严格的学制制度,对于完成学制的强制毕业,采取多种形式举办毕业仪式,增强老年学员学习获得感。
参考文献
[1]贾红彬.老年教育供需矛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当代继续教育,2018(4):23-26.
[2]国卉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老年教育实践的审视与反思[J].职教论坛,2017(27):58-64.
[3]卢德生,陈雅婷.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教育:国际经验与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7(7):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