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班级管理中家长参与和小学生学习自我效能的关系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聂冬霞
[导读] 在小学阶段,家长参与对于小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聂冬霞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实验学校  528318

        摘要:在小学阶段,家长参与对于小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家长主动积极地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以及自主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发展进步。小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学习能力固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家长的参与度和重视程度也至关重要。本文为家长参与小学生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进而帮助家长调整自己的参与方式,注重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长参与  学习自我效能  小学生
         
        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学习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参与度和重视程度也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参与度越高,越能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是由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1977年提出的。评估的结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有研究表明,乐于参与子女活动的家长,与经常缺席子女活动的家长相比,其子女会表现出相对较高的自我效能感。韩仁生与王晓琳的《家长参与与小学生学习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从家长参与的情感、管理引导、行为、智力这几个维度来研究家长参与和学习自我效能的关系,家长参与教育的水平越高,小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越强[1]。罗凌云与风笑天的《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父亲与母亲的智力参与、情感参与对子女学习自我效能感有显著预测作用。家长通过智力参与,发展孩子的认知技能,孩子面对学习任务时更有信心;家长的情感参与为孩子创造了一个互相支持的学习气氛,缓解孩子在学习及成长过程中焦虑,有利于增强学习自我效能感[2]。笔者就小学生家长参与和小学生学习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帮助家长调整自己的参与方式,注重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家长参与情况分析
(一)小学生家长参与的基本特点
        目前,小学生家长参与孩子学习的程度处于中低等程度。这是因为这部分家长未能够正确认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必在学习上管得太紧,要释放孩子的天性。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地无微不至,但在教育方面不重视,甚至推卸教育的责任,认为孩子长大了就懂事了。有的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单方面地推给学校,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行了。还有的家长每天忙于做生意赚钱,只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和费用花销,完全顾不上孩子的教育问题,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笔者通过走访一部分学生,发现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家长的参与程度也就越高。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长往往能够认识到参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会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愿意抽出时间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当中,也愿意给孩子买学习辅助资料,帮孩子报读兴趣班,或带孩子到博物馆、图书馆,经常与孩子交流等等。其次,与父亲相比,母亲更关注孩子的学习与发展,对于孩子的教育活动投入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无论是参与学校活动还是教育子女,都由母亲来承担,而父亲在外谋生计,繁忙的工作造成父亲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频频“缺位”。 也正因为这样,母亲很自然地被视为应在孩子学习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父母参与存在差异
        小学高年级学生父母的参与程度明显高于中低年级小学生父母的参与程度。这是因为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面临升学,父母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如希望孩子考到重点初中,为此,他们舍得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用于子女教育。此外随着年级的升高,学识难度越来越高,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也随之增强,家长也越来越重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比如,在孩子取得进步时,家长会给予表扬或是帮助孩子缓解学习上的压力等等。
(三)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参与存在差异
        一般情况下,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相比,独生子女家庭给予孩子的教育资源更好。他们在满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外,更乐于在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发展方面做投资。此外,独生子女家庭期望值往往比非独生子女的期望值高。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会高度重视以及关注独生子女的教育,在物质和教育上的投入更多。除此之外,独生子女的家长期望子女长大后从事以脑力劳动、知识型劳动为特征的专业技术工作的比例较高。因此,独生子女家长会放更多的心思在子女的教育上,希望以此促进孩子的发展,以达到他们的期望。而在情感互动方面,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亲自互动频率更高,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更多。
二、小学生自我效能的基本特点
    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学习经验越来越丰富。掌获的学习技巧也越来越多,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更加有信心。
        小学男生和女生在学习自我效能上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与社会倡导男女平等有关。我国的社会文化不再以男性为主导,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重男轻女的观念也越来越淡化,这种发展趋势影响着男女生在成长过程中自我认识的形成。其次小学女生因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普遍比男生的成绩较好。在这种大环境下,男女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并不存在差异。
三、家长参与和小学生学习自我效能的关系
        家长参与的程度越高,小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越强。家长通过智力参与,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增加孩子在面对学习任务时的信心。通过情感参与,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孩子的学习心理等。在孩子遇到困难或取得成就时,适当地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和肯定,让孩子学会肯定自我,明白自身的价值。这样,孩子会更坦然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从而强化孩子的学习自我效能,使孩子在面对学习困难时更加有信心。最后,家长的行为参与,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积极作用。家长积极主动地与学校合作共同指导孩子的学业和终身发展,将提高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对参与程度和学业成就的期望值。也就是说,家长积极地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还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因此,家长要学会科学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使参与的内容丰富化,使参与的形式多样化。
四、对教育的启示
        家长参与在塑造孩子的过程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的参与方式更加科学化、多样化。因此,在生活中,家长要注重与子女的沟通交流,自觉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在智力参与、行为参与的同时,应该增加情感参与,了解子女的内心世界。同时,要在思想上充分理解并体谅教师工作,从行动上配合教师工作,以孩子的教育为重,从正面引导孩子,使其快乐茁壮成长。若是仍然放任孩子教育的家长其孩子也会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令孩子产生消极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因此,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家长可以经常联系老师,通过老师的反馈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这样也能够及时地发现孩子的不足,并能跟老师达成教育共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仁生, 王晓琳.家长参与与小学生学习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论文,2004.
[2]罗凌云,风笑天.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M]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