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丹
广东省汕头市 潮阳区洋贝初级中学515100
摘要:德育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农村学生的成长环境特殊,存在远离父母、缺乏关爱的问题,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身心发展的黄金期出现思想偏差,不利于今后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应坚持立德树人理念,要关注学生思想品德问题,用有效的手段实施德育。本文从德育氛围、德育内容、现实问题、转变观念四方面展开分析,以增强工作实效性,促进中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实效性
引言:农村中学生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鲜明的个性,但思想意识尚不成熟,容易在生活和学习中暴露出品德问题,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目前的德育工作仍有不足,学生对教师的说教比较反感,对德育知识理解不深刻,缺乏反思和自省,应转变教学观念,缓和师生关系,用多种手段实施德育,以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一、在校园中营造德育氛围
学校应营造良好德育氛围,要将德育知识融入到校园内的景观、设施中,让学生随时能接受德育知识熏陶,提高自觉性。学校应针对农村中学生的普遍德育问题展开研究,用名言警句激励学生进步、用宣传栏提醒学生自律,从点滴小事入手,让学生提高自我要求。
一些中学生存在不爱护公物的问题,不珍惜校内的绿植、班级内的桌椅,体现出公德意识的缺乏。学校可以在教室内、走廊内、宣传栏张贴宣传公德意识的内容,使学生知对错,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打造美丽温馨的校园环境。中学生群体中还存在说脏话、不讲个人卫生等不良习惯,不仅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也不利于个人的健康发展。应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各种展示活动向学生渗透语言美、心灵美等积极的思想,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中的美好,在学生心中播撒阳光。比如可以组织文明用语、规范着装、最美仪表的评比,向学生渗透正确价值观,使学生以自然健康为美,以不讲卫生、说脏话为耻,促进其言行问题的纠正。
此外,还可以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手段营造德育氛围。校内广播站是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具有一定号召力,可以借助此平台渗透德育知识。比如每天为学生播放一些有情怀的歌曲,如《隐形的翅膀》、《飞得更高》、《年轻的战场》等,或朗读青春激扬的诗歌,让学生产生上进心,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在德育氛围的感染下,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进行反思,有助于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1]。
二、借助网络丰富德育内容
初中生喜欢追求有创意、有个性的内容,因此在普及德育知识时,要做到及时更新,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形式渗透德育知识。互联网中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包括文字、图画、视频等,施教过程中要积极引入网络资源,让学生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提高思想水平,学会观察生活、分析问题,促进正确价值观形成。
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历史相关的视频资源,让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从而养成爱国情怀,培养民族精神。网络资源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补充,可以满足学生探索未知的需求,向学生传递正确思想,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优质的公众号或客户端,鼓励学生多吸收正能量,学会尊重他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网络中有众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源,要根据农村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展示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播放爱国题材的电影,渗透精忠报国的思想,展示传统节日习俗,渗透尊老爱幼,以和为贵的思想。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许多农村学生过度追求物质生活,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要善用网络资源渗透家国情怀,让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2]。
除了引入网络中的教育资源外,还要善用信息手段宣传德育知识,可以收集身边的感人事迹,作为生动的教育素材,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感悟。学校应设立公众号或官方微博,要定期在公众平台展示学生的精神面貌,将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运动会、社会实践等活动展示在平台上,激励学生不断前进,提高德育工作的影响力。
三、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分析
脱离生活的德育工作很难触动学生,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要认真对待学生成长中的德育问题,用亲切的语气进行沟通,积极地换位思考,引导学生逐步纠正问题。学生的德育问题体现在不同的场景中,发现问题后应认真分析原因,对于偶发性问题,要与学生私下交流,在保护学生隐私的情况下渗透德育思想,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当出现群发性问题时,应号召学生一起分析问题,通过师生交流的方式畅所欲言,引起学生的反思。
比如部分初中生过度重视自己的外貌,对美的追求出现偏差,男生喜欢染发、着奇装异服,女生喜欢染指甲、穿高跟鞋,甚至还有互相攀比的情况。这些装扮不符合初中生的身份,若强加干涉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或激发反抗情绪。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班级讨论会,要提前搜集与话题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对比各种着装的特点,分别适合什么样的场合。初中生很看重着装是否美观,容易忽略服装对自己健康、运动的影响,要在讨论中渗透“求实心理”这一知识点,使学生认真反思自己的选择是否恰当,思考哪一类的服装适合自己。可以展示工作服、宴会服、运动服、居家服等不同种类的服饰,引导学生理性分析此问题,让学生自己认识到着装方面的不妥,从而自觉纠正问题。
分析现实问题时,要注重平等交流,应尊重学生想法,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初中生内心敏感,自尊心极强,应充分尊重学生,避免用居高临下的语气,只有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反思,才能促进行为的转变[3]。
四、转变观念提高德育水平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学生是德育工作中的受教育对象,教师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施教,容易忽略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应转变教师观念,以教师的魅力感染学生,做到言传身教,深深地触动学生。中学生容易产生逆反情绪,经常会质疑教师的说教,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优化教学手段,缓和师生关系,另一个方面要严于律己,为学生做正确的示范。
为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布置适合师生共同完成的任务,比如为大家设定一个信守承诺的目标,以一周时间为一周期。要求学生在一星期内准时交作业、准时参加早读、并兑现在一周内与同学、教师之间的承诺。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承诺学生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待一周时间结束,要根据双方的表现进行评定,学生胜出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并为学生颁发奖品,或完成学生提出的惩罚;若教师胜出,学生也要兑现承诺,接受教师的“惩罚”。“惩罚”通常是趣味性的表演活动,比如模仿一段舞蹈或某段电影对话等[4]。
这种互动不仅能拉近师生关系,还能加强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印象,有助于道德品质的提升,可以在教育学生勤俭节约、文明礼貌、控制情绪时使用,用适宜的手段帮助学生弥补自身的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中学生的眼界逐渐开拓,对教师的期待也同步提升。教师应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施教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思路,只有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及时发现问题才能落实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5-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对于农村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变,要用符合学生个性的方式渗透德育知识,在良好氛围中引导学生积极进取。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德育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发挥网络优势提高德育质量,纠正中学生的品德问题,以促进农村中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昱.试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新一代:理论版,2018,000(022):P.55-55.
[2]闫永生.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初中德育工作思考[J].发展,2020,No.354(04):97-97.
[3]陈福江.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实效性[J].新课程(中),2019,000(006):267.
[4]杨臻.探究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No.573(02):69-70.
[5]殷青松.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 启迪:教育教学版, 2017(3):60-60.
[6]贺艺.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000(01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