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孙凤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8月上   作者:孙凤
[导读] 近些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在社会发展下不断进步,当前,建筑对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的要求较高,并且不同区域和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采用的施工技术也不同。因此,强化对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和探讨非常重要。论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建筑桩基础施工常用的施工技术,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桩基施工技术要求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山东菏泽    孙凤   274000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在社会发展下不断进步,当前,建筑对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的要求较高,并且不同区域和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采用的施工技术也不同。因此,强化对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和探讨非常重要。论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建筑桩基础施工常用的施工技术,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桩基施工技术要求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当中,桩基础是其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作为建筑工程技术施工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一种由桩顶以及承桩共同组成的组合型建筑结构工程,其本身具备相对较强的竖向承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建筑物抵御外界的荷载,除此之外,还能够将建筑的竖向荷载转移至周边的地面,以此来确保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避免建筑物出现倾斜甚至坍塌。由于不同的地区在地质环境上面存在差异,因此不同建筑工程所适用的桩基础同样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此前提之下,如何选择适当的建筑桩基础对于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言至关重要,文章主要针对其展开必要的分析。
        1.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基本介绍
        桩基础施工技术,是建筑的主要施工技术。科学应用桩基础施工技术能直接增强建筑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降低建筑出现下沉现象的概率,从而提升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在应用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过程中,要对地基变形所需承受的压力情况与负荷压力进行综合考虑,从而保障桩基础能够满足建筑结构的各项压力需求,同时还要重视对土质的科学调研与勘察,保障桩基础施工技术符合施工区域的具体地质特点。
        2.桩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人工挖桩施工技术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将钻挖机和人工施工作业相结合进行桩基施工,不但能充分利用机械设备,还可以确保开挖深度符合要求,从而使桩基嵌入深度更加精确。同时,在桩孔调整中不需要使用泥浆,因此,施工过程不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太大的影响,有一定的环保性。应用这一技术时,对选择的钻孔设备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钻孔设备通过压力分层锚使螺栓均匀平稳地受力,以达到分散施工压力的结果,使钻孔工作效率更高,并且具有保护孔壁的作用,最终达到低成本、提高高效率的目标。
        2.2后脚部位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桩基础施工若想要顺利完成,便必须要做好后脚部位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保障工作,同时,深化工作人员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的重视度。装配式工程管理人员在施工前期,需强调各步骤必须要与相关规定一致,且所应用的模板、材料等质量、规格符合工程开展实际需求,之后方可进行浇筑作业。在这一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还应当对模板内部、钢筋材料上可能出现的污染物进行清洁处理,修堵模板可能存在的缝隙。之后,根据不同材料的浇筑要求来选择适宜的浇筑方式,并利用公式Gks=γsGk来做好脱模吸附力的计算。在这一公式当中,根据混凝土施工标准来将其脱膜吸附系统设定为1.5便可逐步计算出最终的脱模吸附力,然后利用装配式混凝土施工验算的公式σct<1.0ftk来得到预制高层建筑工程正截面边缘混凝土向拉应力。在这一公式当中,σ主要表示在建筑工程当中,荷载标准值组合作用下,所应用的PC预制构件正截面边缘混凝土法所表示出的向拉应力,ftk则用于表示预制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在将上述内容计算结束后,施工人员则需先对墙柱底部进行30mm~50mm泥沙浆的浇筑工作,之后才能够对整个墙柱做好混凝土浇筑。而且,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分层下材料厚度做好提前计算与控制,将其保持在40mm范围内最为合适,但不要出现少薄的现象。


之后,为从根本上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或空洞问题,则需要按照快插慢拔操作原则来完成混凝土振捣操作,并尽可能标记好预埋件、钢筋等材料位置,做好躲避。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需要对其实施一周左右的养护工作,而防水性能的混凝土养护时间则应当在两周以上。
        2.3开挖作业环节
        在开挖作业环节,最为重要的就是在结合桩基础特点的条件下对开挖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针对亚黏土或淤泥,通常是利用铁镐或铁锹等工具进行人工开挖处理;针对风化岩石层,则可以利用风钻打眼爆破的方式进行施工。如果桩基相对较大,则要进行混凝土护臂施工,同时确保壁厚尺度在20~25cm之间。在桩基灌注施工时,要确保灌注高度保持在1m左右,并且严格按照随挖随护的方式开展施工。在桩孔开挖结束后,则要结合施工方案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并对实际浇筑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避免桩孔出现返浆现象而降低实际施工质量。
        2.4灌注混凝土
        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从漏斗口边侧将混凝土灌入导管内,不可一次放满。拔管时,要准确测量和计算导管埋深后方可拔管。导管埋深不得大于6m,且不得小于2m。混凝土面快到钢筋笼下端时,为防止钢筋笼上浮,当混凝土面接近和初入钢筋笼时,应保持较大的导管埋深,放慢浇筑速度,当混凝土面进入钢筋笼后,应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埋深(不得少于2.0m),以增加钢筋笼在导管底口下的埋置深度。混凝土浇筑到和距桩顶距5m时,可以不再提升导管,待混凝土浇筑到设计标高后一次性拔出。混凝土浇筑至桩顶时,应保证浇筑的桩顶表高高于设计标高0.8m,以确保凿除桩顶伏浆后的混凝土桩身设计强度符合要求。最后一次拔管时,需要确保导管缓慢拔出,以此防止孔内上部的泥浆被压入桩中。
        2.5断桩处理环节
        断桩现象的引发原因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桩面受力过大或者桩倾斜过大,所以,在断桩处理环节,最为重要的是科学判断引发断桩问题的主要原因。具体的处理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充分结合桩基设计要求的基础上科学控制桩基的承载力,保障桩基的承载力满足实际施工的相关标准。保障各项测量结果的精准性。测量数据是开展桩基布置的主要依据,如果桩矩过小,则要结合施工标准开展钻孔施工,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展植桩作业与沉降作业。一旦发现桩基存在倾斜现象,则要立即开展科学系统的检查工作,结合桩身的实际倾斜程度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处理。如果未出现断裂现象,则使用局部开挖法进行处理,开挖后利用千斤顶开展纠偏复位操作。如果发生了断裂现象,则要快速提出钢筋笼,再利用冲击钻进行新孔的钻取,并及时清除各类杂物,最后再将钢筋笼进行下沉和灌桩。
        2.6护筒埋设
        旋挖桩机钻孔 1~2m 后,使用旋挖桩机将钢护筒打入桩孔内,护筒长度为 1.5m,采用厚 4~6mm 钢板制作,护筒外径以大于桩径 200mm 为宜,护筒上端应高出施工地面 0.3cm  。为了避免地表水沿着筒壁从外侧渗入,护筒外部和原土之间需要采用黏土进行分层填筑并夯实,在夯实中需要避免护筒出现偏斜。
        结语
        在基础施工中,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人员需要加强对桩基础施工质量的重视,对土建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做好深入研究和分析。在应用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地质情况,优化桩基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施工流程,把握施工细节,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永伟.浅析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J].建筑建材装饰,2018(15):115-124.
[2]高军.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0):12-13.
[3]陈天宇.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及实施要点[J].低碳世界,2017(6):164-165.
[4]刘国才,谷志恒.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9):142.
作者简介;姓名 孙凤(1981.06.18),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南开封,学历大专,现有职称;职称助理工程师,二级建造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