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个性化课堂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倪丹
[导读]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依旧存在着教师忽略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

        倪丹
        河南省三门峡义马市外国语小学(河南 三门峡) 472300
        摘要: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依旧存在着教师忽略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按照统一化的标准要求每个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适用于班级中的一小部分学生,对于其他学生而言,教师忽略了他们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整体的发展与提升。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标准单一,通常都是通过成绩来判断学生的优劣,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感到压力很大,从而对数学这门科目的学习产生了一种消极的情绪。长久以往,不仅会使学生越来越讨厌数学,还会影响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那么,面对这样的教学问题,教师在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时,具体应该怎样去做呢?下面,笔者就据此与各位同仁展开探讨,以期本论文能够对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的开展归纳可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教学方法;策略探究
引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个性化教学,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难以得到及时解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兴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改变现有的“教师为主体”的课程模式,通过能力测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这种针对性的提升策略能够迅速攻克学生学习薄弱点,实现由个体进步促全班进步。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教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学生为课堂学习活动主体的教学理念明显缺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导致课堂内容没有重点,学生在课堂中不能快速掌握数学知识,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二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偏离,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教学资源,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三是信息技术没有在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四是课后巩固知识效果不理想,使得学生容易忘记所学的内容,不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构建小学数学个性化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设置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课堂的导向,因此,想要落实个性化教学实施,首先需要在课堂开展前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应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的差异,来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标准和要求。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生表现良好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独立学习与探究的能力,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更高需求。
        (二)培养学生联想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个性化课堂的构建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学贵在联想。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联想记忆,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进行课堂内容的深度探究,这样的教学环节与传统课程相比,显然,深度的探讨更能展现学生的思考力。这种思考力的强弱评价能让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质疑能力稍弱的同学,比如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联想:长方体的体积是底面积乘高,那么与长方体类似的圆柱体体积是不是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求解?这样的联想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订进阶数学能力培养方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益于这种个性化培养方式,在快乐学习中提升运用数学知识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营造融洽氛围
        “亲其师而信其道”,一堂高效的数学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氛围的把握。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像风筝的引线人一样,牢牢掌控整个课堂氛围的主线,又要像厨艺大师一样,能调出“酸甜辣醋”味,让学生“众味相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应巧设问、设好问,方能吸引学生,激活他们的思维,推动他们的智力发展。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提问:“假设车轮不是圆形,而是三角形的,将会如何呢?”学生听到这样的问题,就会产生思考。过后,教师再让他们进行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的课有动有静,“辣味十足”,充满了浓浓的“数学味道”,更加生动有趣,课堂效率也得到全面提高
        (四)结合学生性格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新鲜事物、活泼好动、思维灵活发散、记忆力好,动手能力强,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性格特点没有完全形成,注意力难以长时间保持,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逻辑思考能力欠缺,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不到位。教师要认真研究和分析低年龄段的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好教学方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媒体教学方式一种运用现代教学工具的综合教学方式,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为学生直观展示数学概念、公式、计算过程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专注力,还能够直观的给学生演示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在教师讲授时间概念中的“时、分、秒”知识时,如果只是讲解数学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慢,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用时钟动画来演示“时、分、秒”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进制关系,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并且这几个概念的图像已经在学生的记忆中,印象会比较深刻。还有更加抽象一点的概念,例如“乘”和“除”,这些在实际生活中见不到摸不着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更是无从下手,并且特别容易混淆概念,把乘当成除来计算,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深度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实际使用的时候就是犯错。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方式,对教材的知识概念进行梳理,对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进行分类,转换课堂授课模式,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作为授课指标。
        (五)追踪评价学情,因材施教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新知识学习完毕,教师要布置家庭作业进行练习,巩固学习成果。而教师要面对烦琐的作业审批,并且对于教师的审批结果,很少有学生主动去看,所以教师的审批也就成为了一个人的“独角戏”。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可以将之应用在数学作业的布置中。基于互联网的数学作业布置,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学情,改进教学。在布置作业之后,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就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后期的分层作业布置。在实际实施中,笔者一般给学生布置两个层次的练习形式,第一层次是根据班内学情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练习;第二层次是根据个别学生出现的个性问题,进行一对一的布置作业方式。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在班级中的学习状况,便于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基础教学虽难,但只要教师不断地优化与革新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与教训,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知识掌握运用的程度,对完美教学形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就可以打造出高效且节奏清晰的同时也充满趣味性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查晓明.数学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相结合[J].考试周刊,2018(A2):80.
[2]李艳琴.个性化课堂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分析[J].新课程(上),2018(12):77.
[3]王阳.强化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11):6.
[4]冷艳秀.浅析小学数学的个性化教学模式[J].新课程(上),2018(11):72.
[5]朱磊.小学数学课堂实施个性化教学的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18(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