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措施分析 江海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8月上   作者:江海
[导读]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结构工程设计也不断向前推进,但结构抗震设计从古至今一直都是结构工程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每个建筑房屋追求的都是在安全的环境下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所以,保证房屋在不可抗力下维持一定的结构性能是做房建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虽然对目前的工程设计而言,市场上可选择的计算模拟软件多种多样,但对于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和抗震措施等方面的理解是软件提供不了的。

湖北省武汉城建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江海 430051

摘要: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结构工程设计也不断向前推进,但结构抗震设计从古至今一直都是结构工程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每个建筑房屋追求的都是在安全的环境下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所以,保证房屋在不可抗力下维持一定的结构性能是做房建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虽然对目前的工程设计而言,市场上可选择的计算模拟软件多种多样,但对于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和抗震措施等方面的理解是软件提供不了的。
关键词:市政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措施
        引言
        建筑工程在城市的建设中属于非常重要的施工项目,因此需要保证工程的结构稳定与施工质量。在进行工程前期设计时,需要重视结构设计质量。尤其是混凝土抗震结构的设计应用,因为建筑结构非常复杂,在设计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提高结构设计的稳定性与抗震性能会有一定难度。在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时,还要以设计为出发点,如果抗震性得不到保证就会影响到整个建筑施工质量。因此,需要提高设计单位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质量,确保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应用效果。
        1.设计工作的基本原则
        1.1多元化抗震设计
        抗震建筑的设计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基本的抗震设计作为基础,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地震的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科学知识对其进行多元化的设计,以确保建筑具备多功能的防震性能。在一些地震多发区域,单纯的抗震设计无法全面提供保障,抗震效果不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抗震设计的多重性。以增加建筑的安全性能,进而保证其在抗震中发挥显著的效果。这是如今抗震建筑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
        1.2保证各部分功能有效发挥
        在抗震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将所设计各部分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否则就会使建筑的抗震性能大打折扣。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设计功能是否可以充分发挥。如,建筑的承重结构是否能够按照设计时的承重标准进行,建筑的局部加固是否能够增强在建筑的稳定性等等,总之,要充分考虑这其中的设计的功能性是否能够得到正常发挥,确保各个区域、各个构件的功能与最初设计时的作用与功能高度一致,为建筑的安全性能提供充分的保障。
        1.3科学的结构设计,强弱分布合理
        建筑结构的设计也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强弱分布要以此方面建筑设计的相关标准为依据。巧妙的结构和强弱分布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最大程度地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做到不变形、不倾斜,各部分构件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而且,各部分的强度与韧性均符合此类建筑的设计标准,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2.市政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措施
        2.1增强建筑抗震性能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抗震性能设计的缺失是影响建筑物安全性能的重要因素,为此要想从根本上保障建筑施工作业质量和效率,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需从根本上提高对抗震性能设计的重视度,以此在不断强化建筑物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为预期施工效益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是一个地震频发国家,为确保建筑整体的安全性,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极为必要的,即在正式设计前,一方面设计人员需从根本上全面了解建筑物的设计目标和施工目标,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综合勘察的基础上,保障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在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还需不断地更新设计理念,在对结构当中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精心设计的基础上,以增强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最终为预期施工作业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2.2慎重选取建筑结构体系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慎重选择建筑结构的体系。在抗震设计中,建筑结构的方案设计是重要因素,须得到相关设计人员的重视。恰当的建筑结构体系可有效保证建筑的整体安全。一般来说,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在抗震的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一定不能以偏概全,防止出现个别的建筑物结构问题影响到整体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情况。其次,赘余度在建筑结构中一定要体现出来,这样如果建筑物中的个别结构出现了问题,整体的抗震性和稳定性也不会受到影响。再次,要清晰掌握地震的传递路径,做好设计工作中的计算图。设计竖向结构时,在垂直重力荷载条件下,须保证其在相应条件下,压应力的水平保持均匀。且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荷载力在转换层经过转换的次数不超过2次,不少于1次。最后,设计人员要特别注意保证建筑结构体系的强度与刚度,这两点要保持在适当的水平。要在建筑的抗震设计工作中,确保均匀地分配每个建筑结构部件的强度和刚度。为使建筑结构的设计符合整体的要求,防止在建筑物区域出现个别部件刚度不足的情况,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分配钢度和强度。
        2.3加强多重抗震防线设置
        在建筑过程中也要注意设置多重抗震防线。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而言,多角度布局非常重要。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可人为增加加固措施,使建筑整体抗震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整个结构更加稳定。在进行人为抗震措施设置过程中,要集中在关键的环节。通过采取多角度布局的方式,可提升对建筑自身振动与地震之间的合理区分,这样也能够有效减少共振问题的发生。通过一系列的设置,可大幅降低地震对于建筑结构的影响,降低地震所造成的灾害,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们的损失。一般来说在设置抗震防线时,可优先使用具有良好延展性能的材料,其次选择一些适合作为防震设计的部件,再设置其他防线。这样通过多重防线的设置,能大幅度缓冲地震的冲击力,同时有效降低地震的破坏。需注意,在设计中一定要合理布置整体结构部件,加强整体框架的连接水平,设计时还要遵循相关原则,这样才能保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构件的受力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加强,使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大幅提升。
        2.4加强对新建筑材料的运用,提高工程设计耐久性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耐久性设计作业由于涉及多方内容,因此其设计难度相对较高,且目前来看,受根深蒂固的传统设计理念影响,设计工作人员所设计的方案,大多也只是在短期内能保障工程使用的安全性。提高工程设计耐久性,加强对建筑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理念的运用,确保设计方案的前瞻性,是现阶段工程设计作业的重中之重。根据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对于后期工程使用寿命而言具有重要影响,而不同施工建材由于其化学成分不同,建成的工程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也存在显著差异,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需从根本上提高对水泥选择的重视度,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现场勘察数据和水文特点,确定适合的施工设计方案,在延长使用寿命的同时,最终为预期设计作业目标的达成奠定良好基础。
        结语
        总而言之,提升抗震设计效果,对于预防地震、降低地震所带来的损失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自身的观念和结构设计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改进,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设计能力,积极学习和积累抗震设计经验,以提升抗震设计的科学性和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桂明.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江西建材,2019(004):23.
[2]李智建,石延明.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科技资讯,2019(012):103.
[3]陈翔.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四川建材,2020.
[4]高利辉.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微[J].建材与装饰,2020(029):86-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