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兴贤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北流市大坡外镇大坡内小学 537412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占有较大的比重。从低年级20以内整数加减法、乘法口诀到中年级的两位数整数乘除法,再到高年级小数、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纯粹的计算教学贯穿了整个小学数学教材。另外,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三大领域,也都与计算密不可分。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这一基本理念。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呢?下面,我将从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以及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学、乐算。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找到学生真的感兴趣的内容,善于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体验。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学科,要从实际出发。因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立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中去学习。这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更能让学生去融入到环境中,自主的去学习。
2.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学生注意高度集中的时候讲解算法、算理等主要内容。课堂上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教师多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思维的主动权,通过几种算法的对比,引导学生选择最优的方法进行解答 。
3.用好信息资源。网络媒体和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上面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老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在教学中进行动画演示、游戏比赛这样的方式,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还可以通过一些模拟软件进行演示,使学生更直观的去感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运算习惯,是在长期运算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主要抓好以下几个习惯:
首先,要求学生在书写方面养成工整、认真、格式规范、细致的良好习惯,有效地避免因为书写马虎所导致的出错。如在教三年级《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时,有些学生数位没有对齐就直接计算,导致最后的结果错误,这时老师要即使纠正学生,利用以前二年级学过的加减法的竖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加减”的计算规则,导入到乘法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每次计算时都重复一遍,让学生牢记于心,使学生的书写、计算更加规范。
其次,要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计算中要专心,仔细观 察、认真思考。 教师要引导和要求学生面对计算的算式,要仔细观察、 分析,明确运算目标和步骤;寻找简 捷、合理的算法。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常容易看错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忽视对题目的仔细观察和分析,也容易使得计算变得繁冗,影响正确率。因此每种算法的起步,要时刻关注学生对算法深入细致的理解,并要求严格按照运算法则的规定一 步一步计算。
最后,还要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学生计算完之后没有检查的习惯,导致一些简单的题目也算错,教师就应该多引导学生自觉采用简单易行的方法进行验算。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计算是眼、脑、手、耳、口等多种感觉器官同时并用、协调的动作,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训练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我主要从下面三方面进行:
1. 加强口算与估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不断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口算练习要做到天天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其次,要加强听算和估算练习。每人准备一个听算本,每天在课前用3分钟进行听算训练这样,即训练学生听力,又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同时也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计算的质量。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简算意识,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计算任务时观察数的特征,算式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
2.加强概念及法则的理解与识记,在教学中让学生感知算理、算法的形成过程。
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其次,笔算教学,关注结果正确,更关注说清道理。 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也直接导致计算错误。因此,要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教学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或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
3. 注重训练的实效性,让学生从会算到熟练。
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要适度,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练习,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教师应把握技能形成的阶段性,根据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分层次地落实。 教师平时批改时注意收集错例,比较难掌握、容易出错的,要多练;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专项训练,对比训练,单项到综合,视算与听算相结合,突出重点、难点,要有针对性,减少盲目性,提高实效。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我们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总之,要想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运算方面的能力,我们一定要秉承严格认真的教学态度,不断地去探讨与学习,在数学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抓本质、抓联系、抓训练,让学生的运算能力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