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洁
微山县第三实验小学 277600
摘要:运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各学科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这一方面上,应与高效教学相匹配,注重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得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运算能力的基础上,懂得公式的灵活运用,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又能创立高效课堂。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不断地受到教师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在数学课堂中教导学生掌握各种有效的运算方法,让学生内化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他们在运算学习中就会有所发展。众所周知,一切能力的培养应该先从重视开始,当教师开始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教学以后,就会在算式计算、问题解决等几个方面渗透运算的知识,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想要学好数学,应该先从运算能力培养开始。
一、小学数学运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良好运算习惯得不到培养
良好的运算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效率。而良好的运算习惯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与培养。一是没有在计算前对题目进行观察分析从而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一拿到题目就盲目地进行运算,在运算过程中很容易出错。二是学生没养成运算后认真检查的习惯,学生无论题目做得对错,认为做完了就算了事。没有认识到检查才能发现问题,发现自身运算过程的错误,才能更好地反思自己,不断改进运算过程。三是学生在做完题目后,没有养成总结与归纳的习惯,对运算过程中运用的方式方法缺乏反思性总结,影响了学生运算技巧的提高与知识经验的积累。
(二)从教师角度分析
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播,并重点强调哪些是重难点、哪些是容易出错的知识点,然后会再让学生去听、去背、去练,这个过程教师传达出去的都是“这个概念怎么解释”“这样类型的题目应该用哪种公式、怎么去做”。由此窄化数学目标,将数学精简为例题的解答,将学习转化成了机械性的模仿与记忆。在传统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教师只是灌输运算的程序与步骤,然后学生机械运算,学生常常感到数学运算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了运算兴趣,运算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趣味活动的引入,学生的积极性很难得到提升。
二、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策略
(一)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运算能力
操作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将手与脑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的转化。比如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笔算时。出示例图之后,学生能够很快列出算式:50-26。学生已经有了十几减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学习经验,所以很多学生已经心里面有了自己的答案。生1:50-26=34;生2:50-26=34;生3:50-26=24。答案不统一,说明对这样的减法计算方法不够清楚,明确算理很重要。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找到50-26的答案吗?有过前面的学习经验,学生自然地想到了可以通过摆小棒或者拨计数器得到答案。(摆小棒):先拿出50根小棒,也就是5捆小棒(每捆10根)表示50,从50根小棒中去掉26根,先要去掉6根,只有先将一捆拆开变成10根,那么5捆小棒变成4捆小棒和10根小棒。先从10根中去掉6根剩下4根,再从4捆中去掉2捆就剩下2捆,这样合起来剩余24根小棒。从而可以得出50-26=24。
(二)加强学生对数学运算意义的理解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在学习数学这门课程时,往往因为其中抽象的内容而感到学习困难。数学老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能力,首先要让他们对数学运算的意义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为小学数学中所包含的学习内容大多是浅显易懂的,所以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课程内容,并在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和知识能力的情况下,将完整和实际的数学运算模型展示给学生看,从而帮助他们充分地了解和掌握数学运算的意义。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乘法时,便可以随意列举一个算式,比如在计算3×5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告诉学生,这其实就是将3个5或者是5个3相加起来。而且加减乘除这几种数学运算方式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只要学生反复认识,便可以很好地掌握数学运算的意义。
(三)布置探究任务,引导运算思维
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强调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直接将运算公式告知学生并死板套用题目来进行数学运算教学,是非常不利于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在长此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将会偏离学习初心,追求的是解题的效率,而忽视了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要想根本上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应当在情景教学的模式下给他们布置探究性任务,引导并开发学生的运算思维。例如,我曾在开学季的时候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探究性任务,引领他们自主开拓运算思维。“开学啦,大家有要购买校服的吗?现在一套冬季校服是70元,一套夏季校服是50元,如果我要各买10套,请问需要花费多少钱呢?等学生都根据自己的方法做完后,我再列出(A+B)×C和A×C+B×C两个式子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教学知识点,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止一种计算方法,顿时被数学的奇妙所吸引。通过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引入,可以强化数学运算的相关知识点,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四)注重和运算有关的知识讲解
运算知识有非常多的方面,对数的了解和单位的了解,用单位进行数的填空等都属于运算知识。如果想要学生学好运算知识,那么就不可以忽略和运算有关的内容教学。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源于他们对知识本质的看法。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先弄明白和理清楚数学知识点,把抽象的知识点巩固在脑子里,他们才可以进一步地把大脑中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习的能力,从而用学习能力解决数学问题。
(五)结合生活实际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
数学这门课程与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数学运算能力有良好的掌握,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数学运算能力,使学生未来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所以,为了使学生有效提高数学运算能力,教师就必须要充分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理解数学运算的价值。比如教师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时,便可以问学生是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钟表来确定起床时间或者是上下学时间等。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现在还有多长时间才能下课呢?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运算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结束语
通过动手操作、看图画图探寻关系、推理这些活动,学生逐步发现计算的方法,从而找到计算的法则。学生在计算结果的过程中体验了算法形成的过程,从而达到理解算法的目的,这样也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思维能力。只有正确的计算,才是正确解决数学问题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付唐华.小学后进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写算,2019(29):135.
[2]杨宣姣.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其策略[J].家长,2019(25):62-63.
[3]党志珍.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9):222.
[4]杨淑兰.浅谈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18):49.
[5]朱金华.浅谈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策略[J].新智慧,2019(1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