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实施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中)29期   作者:李明琼
[导读] 本文立足于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策略,从立足语文教材,渗透德育要素;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组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泛在资源利用,拓展德育情境;落实榜样教学,激起学生情感共鸣;以身作则,增强德育教学说服力六个方面进行探究。
        李明琼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本文立足于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策略,从立足语文教材,渗透德育要素;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组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泛在资源利用,拓展德育情境;落实榜样教学,激起学生情感共鸣;以身作则,增强德育教学说服力六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中职语文
        随着“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德育教学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占据着越发重要的地位。而导师制的提出则标示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不再仅仅是班主任教师的任务,而是每个教师,每位教育从业者的职责。相比普通高中学生,中职学生不仅知识水平有所差距,在道德品质培养上也多有所欠缺,故在中职教学中,对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更加重要。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更要增强实施课程思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立足语文教材,渗透德育要素。
        德育教学是中小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在中职的学科教学中,突出学科特点也是德育教学的重要要求。在中小学的教学中,课本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即需要立足语文教材,渗透德育要素,以此将语文的教学与德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来源于课程教学却优于课程教学”的效果。
        在“绿色伴我行”这一节,教师即可以将学生分成人数恰当的小组,让学生针对身边的环境进行调查。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手机拍照并将照片编号配以相应的文字记录到奥维互动地图上。而在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将本次调查的结果展现出来。另外,在合适的时间,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绿色环保从我开始”的活动,让学生在学校周边进行环保行动,开展“撕掉周边的小广告”,“清扫不规范错别字”等教学手段。这样,通过与语文教材的结合,教师不仅完成了学科教学的要求,还有效渗透了德育教学,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无论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还是在现代的教学模式中,无论是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中还是德育的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都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极度重要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以讲授法进行教学,不仅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还容易让德育教学陷入“假大空”的形式,这无疑是不利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而利用其提供的一系列方法,教师不仅能调动学生更多的感官,还能从网络上寻找丰富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感受学习情境模式中,这无疑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着巨大的作用。
        在《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这一课,在歌词的赏析之前,教师就可以播放本首歌曲的原唱MV,相比纯粹的文字形式,以视频的形式,教师无疑更能激发学生兴趣。而在后续歌词的具体讲解中,教师也可以为每一句歌词配以合适的图片,如“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可以分别配以长城和黄河的美好自然风光、历史典故、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而这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大好河山的美好,培养学生爱国情怀。这样,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更好地让学生学习了课文,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组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课堂活动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产生着巨大的作用。而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学生中心地位逐渐得到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主动性、参与度的提高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即需要组织与德育相关的课堂活动,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在“口语交际:即兴演讲”这一节,在讲解了即兴演讲的基本形式和原则后,教师即可以以“从一块钱讲诚信”为题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确立自己的观点。

随后,教师即可以选择学生代表上台演讲,以此进行演讲比赛。在学生演讲完毕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投票选出最优秀的小组(全班同学每人投票)。而在活动的最后,教师还需要为优胜的学生小组颁发奖励并播放优秀的演讲视频以让学生进行对比,以此加深对“即兴演讲”这一形式的理解。而因为是以诚信为主题,教师也能有效地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这样,通过课堂活动的组织,教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度,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诚信的品质。
        四、泛在资源利用,拓展德育情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论是语文知识的教学还是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都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而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积累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中职学生的学习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二是学习资源难以获得。泛在学习资源指的是传统学习资源之外的学习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泛在学习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不断丰富,也更加易于获得。而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即需要充分利用泛在学习资源,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课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线上社交软件向学生发送与德育相关的语文素材,如“百家讲坛《弟子规》”让学生进行课下的自主学习。相比传统的教学素材,这样的素材无疑对学生有着更强的吸引力,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主动学习。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共青团中央等公众号,以让学生以正确的途径组织合适的学习素材进行自学。这样,通过泛在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师有效地将德育教学的情景拓展到课下,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良好品德。
        五、落实榜样教学,激起学生情感共鸣。
        在德育教学方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比传统的道理教学,以人的例子,教师更能激起学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德育教学起到更好的效果。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无论是其中塑造的人物,还是文章的创作者,都不乏有具有优秀品德的人,这为榜样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落实榜样教学,激起学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鸿门宴》这一课,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司马迁的生平。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他一生坎坷,为李凌辩解而受宫刑。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写出了《史记》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而在本课教学完毕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阅读有一定自传性质的《报任安书》,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司马迁的品德。这样,在中职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渗透了榜样教学,以司马迁这一榜样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正面影响,培养了学生个人品质。
        六、以身作则,增强德育教学说服力。
        作为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最常接触的成年人,教师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样,教师的品德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而在具体的德育教学中,若没有相应的行为,对学生开展再多的口头教育,所能起到的效果也是有限的。“身教胜过言传”,而在德育教学的渗透中,身教与言传的结合能有效提高说服力,从而起到更好的效果。故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展现自身的优良品质,以身教结合言传,提高德育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讲文明,爱卫生”这一品格,教师就要展现自己的这一品质,如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主动整理讲桌,在讲台下巡视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看见的垃圾捡起来等。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这一便利的渠道。如要培养学生“低碳生活”的意识,教师就可以将自己骑车上下班,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布袋而非塑料袋的照片发送到QQ空间或者微信朋友圈中。这样,通过身教的方式,教师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良好的理念,提高了德育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德育教学与中职语文的结合对于中职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作用。而在中职语文课程思政中,教师则需要立足语文教材渗透德育要素;以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以优质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合理利用泛在学习资源将德育教学的情景拓展到课下;以榜样激起学生情感共鸣;并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带动作用。这样,教师才能更有效地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渗透良好品德的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锡华.润德育于无声——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素养探索[J].中国培训,2019(1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