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和谐共生——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生命教育浅探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中)29期   作者:高雪平
[导读] 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之本,是实现素质教育之匙。
        高雪平
        惠州市水北小学
        【摘要】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之本,是实现素质教育之匙。而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肩负起生命教育的职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以灵动有生命力的文字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快乐为主线,妙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感悟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共生人人和谐、生生快乐的美好境界。
        【关键词】阅读教学 生命意识 自主合作 课堂活力 热爱生命 和谐共生
        教师具有点化和润泽生命的职责,可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这重要的教育资源,以灵动有生命力的文字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快乐为主线,妙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感悟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共生人人和谐、生生快乐的美好境界。
        一、精用智慧之匙,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意识
        《语文课程新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括对生命意识的重视,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和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所选录的课文都是文字隽永、文质兼美的佳文,有描写大自然风光旖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有描绘动物可爱、乖巧、聪明特点以激起学生爱动物,尊重生命意识、善待他人的;有包含亲情宝贵、父母情深以燃起善待自己、善待家人的;也有蕴含对祖国眷恋的以激发爱国情感,树立有国才有家的家国情怀,实现自我、提升生命价值的……构成巧妙无比、色彩斑斓的语文百花园。漫步园间,我们禁不住驻足欣赏,采掘一些缤纷的生命小花,馈赠给学生。面对蕴涵丰富的课文,我们要智慧挖掘文章内涵,精心筛选适合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内容。
        二、妙生课堂乐趣,开发同化语文阅读中的生命意识
        1.“读”:读出感情,读出认识
        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中,通过范读、学生齐读、师生共读、分角色读、小组比赛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积累理解语言,在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对生命的认识和尊重。如:笔者鼓励学生多种形式有感情读课文《猫》中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蹭”、“抓痒”、“踩印”这几个动作关键词,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读出人爱猫,猫亲人的和谐美好。
        2.“议”:议出主旨,议出精神
        语文教学活动离不开“议”,“议”是学生针对教师提出文本的核心问题进行思考、分析、综合、筛选,再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议”体现学生本体意识、自主学习、思考的重要环节。笔者在讲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课文时,利用小组合作交流探讨问题:①作者雷利为什么要致信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②中国孩子的呼声中,你听到了什么?小组成员在交流互助中解决了问题:一个中国孩子的父亲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壮烈牺牲了,家人陷入了无比悲痛的境地,他想通过加利先生向整个国际社会强烈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表达作者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对生命的渴望、对家庭圆满的渴望。从中,学生深刻体会亲人对家人的需要,生命是那么可贵,家庭完整是那么重要。
        3.“品”:品出情感,品出生命力
        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品味作家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篇章都是富有趣味性,最能激发思考性的环节。笔者每每抓住关键字词,抓住蕴含生命力的词,引导学生品读时,心里暖暖的,宛如一股股生命的血液从心窝流淌。品读课文《生命生命》时,抓住词语“挣扎”、“跃动”、“冲破”品出飞蛾、香瓜苗在恶劣环境下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生命力,同学们在分析品味过程中,内心不禁发出对飞蛾、香瓜苗可贵生命精神的欣赏和赞叹;品读作者静听心跳,内心发出震撼片段,品出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坚定的信念,有自信的追求;品出作者不虚度光阴,为理想而顽强拼搏的积极人生态度;品出她珍爱生命、创造价值的理想。穿透语言文字的力量,面对可歌可泣的生命精神,我们无不受到精神的震撼和洗礼。


        4.“悟”:悟出人生,悟出深意
        语文课堂教学有读、议、品的过程作为基础奠基,学生领悟文本内涵才得以水到渠成。如:“悟”的内容仅通过课内阅读加强生命意识是不够的,可结合课外阅读加以延伸拓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如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对待我少年时代交织在我耳际的“两股风”?小组代表纷纷举手发言:不管是“精彩极了”鼓励的风还是“糟糕透了”提醒的风都源于一种爱,让学生从中明白:父母的爱有不同的方式,要体会父母养育孩子的不易,并学会尊重父母、爱父母。同时,深化生命主题,在成长过程中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不骄傲、不悲观,不断前进。
        三、灵设小组合作,擦亮语文生活中的生命灵光
        笔者的课堂,灵巧设置了“捆绑式”合作小组以打造高效课堂。“捆绑式”合作小组不同于传统随机分配的四人小组。我们是大班制教学,以笔者所教班级为例,全班52人,分成八个学习小组,每组6至7人。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期待生合理地搭配“捆”在一起。“捆绑式”小组的特点是,组与组之间实力均衡,小组内部存在差异。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你帮我扶,共同进步。在这样的小组分配前提下,课堂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自主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四、巧捉生命精彩,共生灵动的生命中童心美好
        1.有意捕捉
        记得,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于是,笔者常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利用课前三分钟分享自己的发现:
        A生:发现小颖同学每天早早到校,给班里的花草浇水、拔草的身影很美,她从不计较,任劳任怨,精心呵护植物,令人感动。
        B生:发现小玉同学为了给同学营造干净整洁的课室,每天放学总是最后一个回家。
        C生:小涵同学为了带领好班级早读、午练,总是最早一个到校。
        ……
        儿童的心灵是那么纯净美好,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生命就会出现更多的感动。
        2.无意惊喜
        正因为笔者教育孩子总是以正能量的积极心态对待,把爱均匀撒向每一个孩子,生活中也会给笔者和同学们带来很多的惊喜。在一个暖暖的午后,课室门前的栏杆上停了几只可爱的白鸽,瞬间,附近班级的孩子成了白鸽的“超级粉丝”,蜂拥而上,把白鸽吓得四处逃窜,于是笔者班级小助手立刻组队分两头,拦截过往学生,组织本班学生隔着课室玻璃窗静静地观赏“白鸽大哥”的一举“手”,一投足。而笔者也在远处静静欣赏这美好和谐的“人鸽和谐图”。那一周,很多学生都在周记本里记录了这难忘的一刻。平时,班级里飞进的一只黄蜂,课室外走廊生长的植物、受挫折的同学……都会成为学生呵护生命的美好见证,也会成为学生很好的写作题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生命教育浸润每个孩子的心灵并非易事,但这正是语文教师的价值所在。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以最大程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信,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同时,让我们教师以高尚的师德点化润泽每个孩子的心灵,不断创新,焕发语文教学活力,激扬生命活力,和谐共生乐育,共绘教育理想蓝图。
        【参考文献】
        [1]黄蓉: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3)(77)
        [2]孙云云。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生命教育探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3]冯梅,禹永红。生命教育视线下语文教学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