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冯洁
[导读] 生活是学习知识的源泉,我们的生活与空间、时间、数、量、形等息息相关,生活中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冯洁
        邻水县石永镇中心小学  四川 638513          
        摘要:生活是学习知识的源泉,我们的生活与空间、时间、数、量、形等息息相关,生活中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小学是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因此更应注重数学学习的生活化,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便道出了学习数学的真谛。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情景兴趣
一、生活化教学
        公园、动物园的花草树木、各种动物,玩具物品、设施,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马路上鏻次栉比的建筑等,这些学生常见的生活环境,都是教学数学的好材料,充分利用这些环境展开教学,就能有效的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比如,孩子对秋天的落叶非常感兴趣,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讨论、思考想出了用几何图形在树上贴标记来区分落叶的和非落叶树的方法;在分组实地探索中,又通过个人观察、小组合作交流、集体分享等形式积累了计数、分类、方位等数学经验。在进行队列操练时,根据男生、女生或个子的高低,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所处的位置,从而对学生生行分类、排序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在回家时统计自己周围的门牌号码,从而让学生认识各种物体所处的位置,认识方位,“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等,同时也使学生对数字的排序或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将学习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老师教授的知识,而且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通过这样的数学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对自己有了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利于老师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三、要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客观存在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教学过程中,应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计算法则,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
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要用数学来解决一些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不能让其真正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数学的重要性,那么他们很难通过书本的学习,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就无法通过数学的学习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了。相反,如果将数学的学习融入社会生活中,其产生的影响就完全不一样了。例如,小学生去超市买零食后,结账时却发现自己没有零钱付账,这时就需要小学生自己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计算一下超市工作人员需要找自己多少零钱。在这个计算过程中,小学生不但复习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对数学的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但如果小学生没进行过这方面的学习,而只是单纯地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内容讲解,虽然他也能拿着超市工作人员找回的零钱回家,但却无法锻炼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对数学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就无法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走生活道路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社会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