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群英
重庆市高新区译都实验学校 401329
摘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尤其是初中生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效的语文教学能够为学生起到指引人生方向的重要作用。其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保证语文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精准度和实效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精准度;实效性
引言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突破传统语文教学中重知识学习却忽视能力学习的桎梏,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设计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
就当前的教学目标来看,还存在教学目标设计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问题,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的教学目标设计中有三个方面,即有感情的诵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品析文章优美语言,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脉络,体会作者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从目标中从中可以看出目标中对文章情感的体验的重视,但是并没有突出对学生语言能力、想象和创造能力、合作探究阅读方式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设计空泛且导向性不足
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课本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部分教师会因为理解不透或者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了解而出现教学目标设计空泛且导向性不足的问题,在这样的目标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无法与课程内容实现紧密的联系,甚至会影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锻炼。
(三)存在教师对“三维”目标理解片面的问题,缺乏实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的教学目标设计中有三个方面,即理解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真情。从目标中可以看出是对学生一些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但是教师没有重视起过程方法的训练,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对“三维”目标理解片面,无法将教学目标与之相对应,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精准度和实效性的策略——以阅读教学为例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有效的阅读可以帮助初中生们锻炼读写技能,为学生今后的交流、沟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大量阅读作用中富含丰富的文化知识内容,有利于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熏陶感染,因此阅读教学的优化至关重要。要想进一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精准度和实效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落实阅读教学中“知识和能力”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阅读教学强调了“怎么读”的教学理念,“总目标”的6-10条也规定了“知识与能力”的相关要求,并将其作为阅读教学中“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从一些几个方面出发。
1、注重激励和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的目标设计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起学生们阅读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在阅读上的持久性,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寻找到乐趣,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阅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读书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间要检查督促学生的阅读,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
2、转变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提倡合作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通过合作教学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课内外的时间与学生共同交流阅读文本,对其中的内容共同研究,教师可以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的阅读,学生也能够加深对阅读的理解。
3、强调阅读方法的传授
阅读方法的传授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借助引导性阅读、专题性阅读、介绍性阅读和活动性阅读等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投入到约束学习当中,学生也可以通过自我的观察、捕捉,从阅读文本中获取各种新信息。
(二)贯彻阅读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则是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主张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并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因此可以进行以下教学目标的设计。
1、明确阅读教学过程模式
阅读教学的过程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般情况下,阅读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泛读——精读——研读——带读”模式,另一种是“设疑——解疑——探讨——创新”模式。其中“泛读——精读——研读——带读”模式。其中“泛读——精读——研读——带读”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阅读,以此对阅读文本进行研究、理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语言的运用,逐渐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能力等;“设疑——解疑——探讨——创新”模式重视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主动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一模式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让学生在不断的研究中实现深度文本内容的目标。
2、探索新的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花费在阅读教学生的精力也最多,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效果并不如意,因此成为大多数语文教师表头疼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当代的语文教师们深入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不断探索新的阅读教学方法。一是探索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极易引起学生的疲乏、反感,而且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教师细致、透彻的分析文本内容,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一旦自行进行文本学习的时候会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应该教授阅读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需要教师巧妙的设计提问,并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很多学生遇到教师的提问检查就会慌神,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放松学生的情绪,并适当的安排几次简单的提问,对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要适当的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并给予学生分组讨论的时间等等,让学生可以获得新的突破。
(三)凸显阅读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加强阅读教学的情感功能也有利于让学生将情感灌注到文本内容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
1、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展情境教学
情景教学是现代先进的教学方式之一,其注重利用相应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文本中一些美轮美奂的场景仅仅依靠文字可能会比较单一,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文本中的内容以食品、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观看情境,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注重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情境感悟
寓情感体验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帮助学生更好的使用书本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广大语文教师要重视起教学目标设计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严格按照学生的需求,结合新课程的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如同在阅读教学中,除了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方法、思考能力等等。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其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涛.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浅谈[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S1):154.
[2]方永新.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8(69):39.
[3]沈兰.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