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探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钟晓霞
[导读] 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钟晓霞
        重庆高新区白市驿第二小学校   401329
        摘要: 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整本书阅读已纳入到了语文课程中,统编语文教材专设“快乐读书吧”栏目,引导重视,实施整本书的阅读教学。
        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教材中的“单篇短章”成了教学的主体,整本书阅读教学一直没有被真正重视起来,尤其是部分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指导基本上依靠在校学习,但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整本书阅读概念的理解都不是很透彻。加上家长没有“买课外书”的概念,教师缺乏整本书阅读教学经验,学生的整本书阅读量少,阅读面窄,阅读能力低下的状况不容乐观。如何让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教学方法,穿越崇山峻岭,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下一颗颗热爱阅读的种子,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是我们要努力做到的。由此可以看出,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段教学;阅读教学实践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一项重要工作,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从而为其日后的生活发展奠定基础。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响应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创设悬念问题,激发阅读兴趣
        人的兴趣使然是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当学生拥有了学习乐趣,学生才会在心理的驱使下,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记忆知识。提问能让学生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有效发展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在问题的引导下,让他们对一本新书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学生就会自愿加入到阅读活动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具有悬念性质的阅读问题,让学生在阅读问题中,发展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阅读能力。
        二、讲解阅读技巧,锻炼阅读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纪小、理解和思维能力不完善等原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阅读技巧。这会导致在阅读中,学生的阅读方式各种各样,但是,大部分阅读方式所得到的效果却比较低。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为学生讲解更多、更有效的阅读技巧。以便让学生在正确的阅读方法中,提升阅读效果,让自己阅读的更快、更有效。例如,在阅读《草房子》这本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解本书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阅读积累卡”。在“积累卡”中,学生可以填写自己阅读了哪些部分、哪些内容、有什么样的故事人物等。在不断的积累后,学生就会发现,当自己读完整本书的时候,会清楚的了解这本书的故事概要、情节内容、作者想要赋予的情感态度。
        三、开展阅读评价,树立学习自信
        提高学生自信感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要及时鼓励学生。才能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喜悦,也会激发出语文阅读的乐趣,让自己自愿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实现自信感的提升。因此,需要教师注重评价的过程,通过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及提升了学生学习自信感,还让学生自己从不足中找到解决方法,从而有效改正。如,在阅读过程中,部分学生发现了教师没有发现的问题,教师就要及时表扬学生,让学生继续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者,教师在阅读评价的时候,可以通过知识技能、阅读问题回答、上课态度等多种方面进行评价,而不是从一方面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从而树立自信心,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创设“读书天地”,营造读书氛围
        在《三字经》中有着这样一句话:“昔孟母,择邻处”,这就是环境影响人发展的典型的例子。由此可见环境是影响人们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说,想要培养小学中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小学中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们阅读能力的时候,要重视书籍的多样性,让学生们能够阅读到各式各样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教室中空余的位置为学生们打造一片“读书天地”,让学生们能够在班级中就能够阅读到丰富多样的书籍,从而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在班级中寻找一块空地,再在空地上设置一个书柜,并且贴上“阅读天地”的标签。然后发动学生将家中不看的书籍捐献给班级,或者是语文教师去学校的图书阅览室借阅书籍,丰富“读书天地”书籍内容。在设置完“读书天地”后,小学语文教师要要求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并将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文章分享给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为学生们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五、学会“阅读思考”,促进学生思考
        在现如今的教育教学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教师不能够很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或者说是将自己喜欢的、写的优美句子抄写下来,对其进行改写。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地打击了学生们自主思考的积极性。小学中段的学生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词汇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渐渐有了自主思考的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使得小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文章的主旨和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很好的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单纯地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在文章中小学到知识,不仅仅是文章中能够体现到的知识,还有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知识。例如在《风筝》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来充分地发挥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能力。首先,语文教师先带领着学生们对课文进行朗读,消除生僻字,让学生们在阅读时能够更加顺畅。然后语文教师再让学生们自己进行默读,在默读完毕后语文教师向学生们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再进行一遍默读,然后说出自己的答案。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再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和写作结构进行讲解,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六、展现“图文并茂”,拓宽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们阅读兴趣时,一定要重视教学的方式方法,使其能够与小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小学中段的学生同低年级的学生心理特点一样,心智发展不够成熟,有着活泼好动的特点,所以在上课时,学生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能够将阅读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在增加阅读兴趣的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们阅读的文章通过图像、动画的方式展现出来,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让学生们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例如,在学习《颐和园》这篇文章中,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将颐和园美丽的风景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颐和园长廊的美丽,万寿山上佛香阁的壮观,以及昆明湖的静谧。让学生们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播放,了解到文章中颐和园的美,打开学生们的视野,拓宽学生们的眼界,激发起学生们阅读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其阅读能力。
        七、结语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中重点的教育内容之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等,为学生日后的生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地创新教学方式,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达到更高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岩平.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技巧探究[J].考试周刊,2019(48):65.
        [2]顾岚岚.“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之我见[J].语文建设,2018(02):21-23.
        [3]黄静.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及实施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12):38-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