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纪录片在科学课堂中的运用——以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1-4课为例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应航
[导读]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当代,能否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成为成功与否的关键。
        应航
        (义乌市大陈镇楂林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当代,能否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成为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这种大趋势下,教育领域更是如此,将来信息现代化必定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而作为网络资源一部分的纪录片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字:纪录片;科学课堂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各种各样的电子信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教育行业也不例外。简单的图文展示并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机械式的讲解也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尤其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而纪录片作为多媒体资源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运用于科学课堂教学中呢?本文将通过教科版科学六下《宇宙》单元的课堂实录与大家分享纪录片在课堂中的运用及感受。
一、纪录片课堂教学实录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要求孩子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的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认识。同时,最新的课程标准也同样要求学生能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有关月球的知识。结合这些要求,我设计了一节纪录片课。
1.选
        选择内容与课本相关且紧扣教学大纲的纪录片,不能随心所欲。不论是一节什么形式的课,都不能脱离课堂的本质,一定要以学生掌握课堂内容为主。至于在语言方面,最好是中文的,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同一时间的负担,将听觉也用起来,多感官结合,加深印象。本次所看的纪录片是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节目在2011年11月2日和11月3日播出的系列节目《神秘的月球》。节目主要介绍了有关于月球的一系列知识,包括月球的诞生、月球对于生命起源的帮助、与月球有关的一些天文现象等等,包含了《宇宙》单元1-4课的主要内容。
2.记
        纪录片的观看,其目的是帮助孩子更生动形象地了解知识,学习知识,不能主次不分。更多的时候,观看纪录片给孩子更多的感觉是“看”,这就远离了我们设计这堂课的初衷,此时我们需要让孩子转变观点,变“看”为“学”。 “记”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看纪录片之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将纪录片中所看到的,学到的东西快速地记录下来,并告诉同小组的同学这块内容自己已经在做记录,减少重复记录。这就告诉学生,努力去筛选影片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合作记录。新颖的授课方式加上特殊的任务,使学生获得新鲜感的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自己记录下来的知识的印象。
3.论
        上一个环节中,学生已经将影片中的重要信息做了简单的提炼,并且对于月球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由于要做记录,有些知识点会遗漏,此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就充分发挥了出来。除了在上一环节中分散记录之外,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知识共享才是这堂课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对于月相、月食、日食的相关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抽象,难以理解,虽然纪录片中会有相关内容的解析,但是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难度的。而此时的集体讨论,可以将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零碎记忆拼接起来,分享已经理解部分,整合不清楚的问题,在以后的课堂中提出来。紧接着,就是组间讨论结果的分享,由小组长带领组员上台做一个汇报,分享从中获得的知识。下面的小组则查漏补缺,充实自己的记录本,力争做到一部影片的效果最大化。
4.忆
        “忆”的环节是本堂课的一个延续。教师将对课本上的内容按照课本编排上课,而由于有两节纪录片课的铺垫,经由学生的回忆,课上起来会比较快且轻松。而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在纪录片课中学生还不理解的,或者是一知半解的问题。这些问题由同学提出或教师整理得出,大大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经过了“选”、“记”、“论”、“忆”四个环节,一系列纪录片式科学课就呈现出来了。在这几节课里,学生不仅了解了书上与月球相关的一系列知识,如:月球的大小、重量、起源、环形山、月相变化、日食月食的成因等等,还学到了很多书本外的知识,拓宽了视野,更培养了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让孩子学会科学,爱学科学,更让他们会学科学。
二、感想反思
        作为科学教师,需要明白,纪录片仅仅只是为我们上课提供了另一种方式,是正常上课的一种补充,它应与讲授式课堂、探究实验式课堂等等有机结合起来,丰富课堂形式。只有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一些简单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一些另类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学科学,爱科学,这样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至于如何将纪录片运用于更多的课堂,如何做到科学教育方式的相互交融,是我们应当继续探讨研究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吕静;李清;刘伟.浅析纪录片在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13):201
[2]张方敏. 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基于《电视纪录片》课程教学创新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8):177-178,186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