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的价值追求——以《史记》整本书阅读为例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叶莉莉
[导读]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所接触的语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有所增加。
        叶莉莉
        (广东省清远市源潭中学 511533)
        摘要: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所接触的语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有所增加。基于新课改,越来越多高中语文教师认识到采用科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更好的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消除碎片化和浅表化的阅读现象。本文就以《史记》为例,对整本书阅读的价值追求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史记》;价值追求

前言:当前,越来越多高中语文教师开始追求深度阅读教育目标,并将带领学生阅读整本书作为实现途径。《史记》作为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学著作,对于培养高中生形成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意识以及提高其语文素养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借助《史记》这本名著,深入分析与探究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并展开深入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
一、强化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感
        这里所提到的意义感在于人对自然以及社会的认知,其本质在于人所产生的精神价值认同感。从整本书阅读的角度来看,意义感是学生进行阅读时,对内容、过程以及方式所形成的积极价值判断与确认的过程[1]。在刚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应该做好顶层设计,突出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这个目,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意义感。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对《史记》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可以在学生阅读前,先为学生讲解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及产生的积极影响。将《太史公自序》与《报任安书》作为研讨重点,使学生能够对于《史记》这本书的文化背景、有利影响以及司马迁的复杂情感形成基本认知。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即查找与司马迁生平、《史记》人物、语言特点、民俗文化等相关的资料,使得学生能够从更加广泛的角度了解这本名著。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整本书阅读,比如,司马迁在遭受刑罚之后,选择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什么?在楚汉之争后,楚亡汉兴的原因是什么?等。通过这个环节,能够对学生形成启发,使其从深入的角度阅读《史记》这本名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理解《史记》的内涵及其文化关联,从而使学生都能够在阅读中得到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能够强化阅读的意义感,从而实现深度阅读的目标,并对自己的思想观念形成积极的影响。
二、提升整本书阅读的获得感
        第一,整。也就是整合相关文本,建立大主题或者单元,布置学习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学生在阅读中的整合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阅读《高祖本纪》任务,并让其与《项羽本纪》进行对比与整合,从认识、诉说、评价以及余响这四个角度进行全面阅读,分析刘邦和项羽的优缺点以及楚亡汉兴的原因,将整合的联系点凸显出来。

基于此,学生阅读《史记》时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具有“悲剧”一生的英雄,并整合《刺客列传》、《项羽本纪》、《赵世家》、《淮阴侯列传》等,深入分析各个英雄。
        第二,融。也就是学科融合。教师应该走出知识本位的局限性,从学生的角度着手,为其在整本书阅读中创设情境或者搭建合作学习平台。这个环节旨在向阅读中融入核心素养[2]。在学生进行《史记》整本书阅读中,语文教师可以请历史教师为学生讲解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比如,楚汉之争的历史背景,补充时间、地理等相关常识,为学生解答疑惑。另外,学生还可以自主向地理、政治等其他学科的教师请教相关知识点,从而请教师辅助自己进行深入的整本书阅读。
        第三,拓。也就是拓展阅读视野。在学生阅读《史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整合文本与经典文学作品,建立阅读专题。这种方式比较迎合高中生的阅读特点。例如,学生阅读《屈原列传》时,教师引导其从节选逐渐过渡到全文阅读,并拓展“楚辞讲座”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深入化的角度解读屈原精神,陶冶学生的思想与情操。
三、优化整本书阅读的自我感        
        要想实现整本书阅读的价值追求,在学生进行阅读中,教师应该强调其内在发展与自我发展。这里所强调的自我感是学生的主观体验,以及在学习中形成的反思以及批判性思维。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前,为学生设定目标,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可以组织其展示阅读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展示的方式可以固定或者开放,根据具体的学情予以选择[3]。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分享阅读笔记,通过记录与分享阅读笔记的过程与作者、文本以及文学作品当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结论: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在推进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需要克服的阻力,但是仍然应该坚持其价值追求。因此,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阅读《史记》这本名著时,强化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感;提升整本书阅读的获得感;优化整本书阅读的自我感。通过本文对整本书阅读的价值追求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陶明珠.《史记》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98.
[2]寇文青.同一主题下阅读推广的分级与递进探索——以《史记》系列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9,41(09):84-87.
[3]谢悦.有滋有味学《史记》——语文校本课程学习方式例谈[J].中国教育学刊,2018(S1):162-165.

        注:本文系清远市第二十批教育科研一般课题“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史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编号:20-6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