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熊利
[导读]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管理中,班主任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格的塑造以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着深远的影响。
        熊利
        重庆市綦江区南州小学 401420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管理中,班主任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格的塑造以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生活阅历缺乏,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业压力、成长的烦恼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负面情绪及不良心理的排解,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自身的发展需求,及时地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并及时有效地给予心理辅导和教育,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阶段;班主任教师;心理辅导;重要意义;优化策略
引言
        身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教师,我在自身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就有意识地研究了当前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旨在通过本次研究引发更多班主任的共鸣,促使他们意识到班级管理实践中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工作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从而推动学生身心、知识与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进步与发展。
一、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心理教育作为德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小学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从小就不断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人对事不偏激,用平和理智的态度处理问题,面对困难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一味逃避,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二、小学班主任心理辅导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积极提升教师的教育管理理念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素养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作为最为主要的实施者,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理念以及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积极地进行自身素养的提升。首先,班主任教师应彻底摒弃以往陈旧的班级管理理念,在人本管理理念的指引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深刻的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以此实现小学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班主任教师还应积极的进行自身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及专业素养的提升。随着对班级管理质量及效率要求的提升,对管理者—班主任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及参与相关专业培训的方式,来实现自身心理健康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及心理健康辅导手段的有效实施,促使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充分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过程,需要交流的双方彼此敞开心扉,这也是班主任工作过程中需要实现的一个目标。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其中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状况,还包括学生的生活状况以及学生内心的需求,只有知道了这些东西,班主任老师才能分析如何避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同时,这样也可以加强班主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愿意去向班主任倾诉,分享自己的秘密,这样有利于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
        (三)班主任应当敏锐捕捉学生心理的变化
        班主任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群体,因此,班主任应当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敏锐捕捉班级学生心理上的变化。谁的考试成绩下降了,出现了心理的落差与不适;谁因为交际过程中未能正确处理无法与他人正常和谐沟通;谁因为遇到了困境无法解决出现了郁郁寡欢甚至是郁闷的情绪,这些都需要我们班主任及时发现并给予其重视。我在自身的班级管理实践中就会格外关注学生,并会在捕捉学生心理变化的同时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在亲密的交谈中,学生感受到了来自我的关爱与呵护,他们往往也会愿意将自己内心的烦恼倾诉给我,讲给我听,这样我就能很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并给予他们解决心理困难的有效建议与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四)在班级管理中逐渐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要环境,一个和谐友好的集体氛围可以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班主任老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吸收学生的建议,在这个班集体中形成一种平等的氛围,使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体谅别人的难处,尊重别人的想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避免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五)积极进行家校合育策略的实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发挥的重要意义逐渐得到了教育管理者的关注,家校合育的教育策略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实施。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积极的进行家校合育策略的实施,使学生在家长与教师共同的引导中,实现自身身心的健康成长。首先,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家长会、QQ群、微信群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义的宣传,使学生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与教师保持一致的教学理念,从而共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其次,教师还应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心理动态及学校表现、在家表现进行交流,并对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共同的分析,及时的进行学生心理不良倾向的发现、分析及解决,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班主任老师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温春花.简析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作用[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65-267.
[2]赵克勤.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19(32):175.
[3]杜葵.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