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特性分析与培育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吴潘松
[导读] 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政治课程中的具体化体现,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方法和价值观念等所形成与现实生活要求所相称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实践性素质要求。
        吴潘松
        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校  重庆云阳404500
        摘要: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政治课程中的具体化体现,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方法和价值观念等所形成与现实生活要求所相称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实践性素质要求。分析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就在于把握高中政治系统体系的综合性、问题导向的时代性和科学精神的实践性。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培养指向以学生主体面向时代的学习变革,立足生活因势而新的教学方式和耦合课程目标实施多元的过程评价等是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培育的当前路径。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特性分析;培育路径
        一、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特性分析
        (一)系统体系的综合性
        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来看,高中政治课是联通初中道德与法制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纽带;从高中政治课的课程内容来看,高中政治课包含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和文化与生活三个部分,囊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基础理论与基本观点、方法。因此,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培养要树立系统思维,坚持综合导向,按照国家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个学段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具体指标的主要表现特点和水平的整体部署,实现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在高中政治课的垂直贯通与有效融合。
        (二)问题导向的时代性
        高中政治课的时代性主要包括以下特质:一是问题导向的中国回答。高中政治课是从符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出发对重大理论、认识问题回答的凝练性表达,其不但是对经典观点、论述等的课程化表述,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时代精神的集中阐释;不仅是对人类“类问题”的共性回答,更是对中国“自问题”的时代回答。高中政治课坚持中国特色、基于中国立场、回应中国问题是培养政治核心素养的题中之意。二是问题导向的时代追问。随着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的变化,高中政治课要以更加鲜活、更加直观的方式指导学生认识“发生着的世界”与“已发生的事情”,情境化问题设置、现实性问题讨论成为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重要途径,运用发展视野的时代追问成为高中政治课核心素养培养的另一重大突破。三是问题导向的时代精神。高中政治课的人文性不仅立足于对哲学这一时代精华的宣扬,更是对基于新问题而树立新精神的坐标回归,从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规范与人生理想,“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的价值坐标确立直接说明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回应现实问题的时代精神的蓬勃生机。


        (三)科学精神的实践性
        基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特色鲜明、城乡差异和多民族融合等特殊国情,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立场,高中政治课核心素养科学精神的实践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特色教科书,充分注重当地实际与思想政治教育重大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联度与针对性,体现教材本身的实践特质,例如城市学校教材加大生态文明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注重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内容;二是融合思想性与知识性,整合教学功能与育人价值,将思想引导贯穿于知识掌握中,将知识掌握内化在思想引导中,例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突出教学创造性;三是学业评价实践性,即坚持理论掌握,又注重行为评价,将以理论讲授为中心的第一课堂评价与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等为主体的第二课堂评价协同起来,强化政治课在道德培养、行为养成中的实践特性。高中政治课系统体系的综合性体现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要求,问题导向的时代性表明学生社会参与的核心素养指向,科学精神的实践性导向学生文化基础的核心素养规定,三者共同构成了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学科体系、教学安排和课程结构。
        二、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一)确立学生主体面向时代的学习观念
        从印刷术的诞生到电气时代的兴起,再到现在互联网时代的方兴未艾,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从原有的书籍、报纸,走向电报、电视,再到今天的网站、微博、公众号、客户端,知识已从最初要求的严肃、有序和具有逻辑的公众话语开始逐渐变成图文并茂的消息,短平快的视觉冲击和舆论意见,图像式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与分散性多元性的知识来源正成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在以图像、影像为主体的新媒介中,由于媒介本身没有固定句法,仅仅作为一种某时某地的“客观片段”,只证明在某个时空中发生着什么事,但无法说明事情“本来如何”和“可能如何”。由此,新的学习方式表现出“看”对“读”的替代。高中政治课由于其学科特点自然而然地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读—看”的学习转变更加适应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要求。
        (二)探索立足生活因势而新的教学方式
        高中政治核心素养从学业成就、育人价值与未来发展三个方面构成高中政治课的课程安排与教学目标,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高中政治课所要求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树立学科内在的价值规范与行为准则,同时要求学生养成指导长久发展的政治认同与社会参与能力。这些新的要求不仅需要高中政治课程内容从理论导向转向生活导向,同时更需要教学方式从教师主导转向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以问题为导向,依照学科逻辑,面向生活问题,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从而增强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理性分析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高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高中政治学科作为引领与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高中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充分挖掘和实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高中政治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合理化、创新化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漆瑞珍.高中政治教学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74-75.
        [2]周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课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8(24):107-108.
        [3]盘登伟.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1):51.
        [4]王跃进.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特性分析与培育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1):65-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