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乡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莫运英
[导读] 作为一个乡镇中学的道德与法治科任教师,要努力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可以从这些方面努力:主动和学生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转变观念,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氛围;重视因材施教,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莫运英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平山中学 广西 钦州   535425)
        【内容摘要】作为一个乡镇中学的道德与法治科任教师,要努力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可以从这些方面努力:主动和学生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转变观念,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氛围;重视因材施教,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关键词】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关注和讨论的问题,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教法,同一学科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教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不管采用什么教法,只要不违背师德,不触犯法律,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适合学生的好教法。作为一个乡镇中学的道德与法治科任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更应该去探索适合学生的方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经过多年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要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动和学生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道德与法治科任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科优势,做好德育工作,主动与学生打交道,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或排斥。现在的学生不喜欢说教式,更不喜欢老师开口闭口都是大道理,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先让学生和你有话可聊,逐步放松提防,让他们发现道德与法治老师知识渊博,能说会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熟知古今中外,关键还能句句在理引起共鸣,是值得信任的良师益友。然后教师再循序诱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注重自己的形象,用自身的优良品质给学生树立榜样,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二、引导学生转变观念,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
        乡镇初中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农村孩子,有些还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有效管教,他们在学习方面或多或少存在懒惰现象,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基础薄弱。加上初中科目变多,认为中英数才是主科,其它都是次课,思想上不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所以作为道德与法治科任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堂。

教师要巧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事例,从思想上,心理上疏导他们遇到的困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这门学科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满满的正能量,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内容很贴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习这门课程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很有用,可以帮助自己从多角度多方面看问题,乐观、积极向上,是良好的心灵鸡汤,从而乐于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
        三、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氛围
        (一)导入要富有情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导入环节,精心设计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情景设计,故事导入,“表演小品”,“播放乐曲”,“播报新闻”等,通过新颖有趣的导入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或“满堂灌”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要营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要多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勤于思考、交流合作的学习热情。但合作学习不应该单纯理解成狭隘的课上讨论学习,还包括学生在课下与同学、老师、家长等的交流。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分工,确保人人参与,人人有任务,小组成员要主动发言,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思维状况,启发学生解决问题。
        四、重视因材施教,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道德与法治科任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一朵花,只不过品种不同,花期不同,所以要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同一个知识点有些学生自学就会,有些一点拨就理解,也有些反复讲解依然一知半解……所以教师对学生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学生实际启发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寻求适合自己的方法。对于一些记忆和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把知识概括成简短顺口溜,教他们有意识记,而且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有梯度有层次,引导优生挑战难题,勤于思考,敏而好学,鼓励后进生多做基础题,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把基础打牢。此外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教学过程开展个体竞争,小组竞争等形式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竞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学习共赢。
        教师还要持之以恒地做好培优辅差工作,重点是个别辅导,但是“补差”不能只停留于查缺、补漏、改错,要通过对后进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深入观察,查漏补缺,因材施教,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要我上进”变为“我要上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后进生发生根本性的转化。
        总之,作为一个乡镇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科任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这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德育工作,以及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东岐主编.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6
[2]刘顺海.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3):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